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弘一法师(李叔同)写过一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弘一法师(李叔同)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丁: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套作,不抄袭。

 

“知”而后“止” 生当“知止”。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我则认为,“知”而后“止”。 “知止”,意即“知道止步”。生途漫漫,波诡云谲,凶险暗藏。有时,往前多走半步,便坠悬崖刀丛。而知止者,却能知晓这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适时止步,远离祸害。故而老子于《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圣哲之谕,焉可不听? 只是,世上知“知止”之理者多,真能行“知止”者少。我们举目所望的,多乃“不知止”之人事。徐才厚、周永康、薄熙来、万庆良之流,可谓位高权重矣,然而他们不知止,违法而行,终致身败名裂,万古传臭。又如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明知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污染环境,却不知止,依然积极引进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这些“不知止”者,皆非愚昧之族。可是,他们为何不知止呢? 我想,皆因他们“不知”,故而“不止”。 “知”,非简单之“知道”意。古汉语中,“知”通“智”,即“智明”之义。智明,故而理智明晓,知事有利害,晓有当止处,以是而能“知止”。“不知”者,虽知事有利害,有当止处,然而他们非智明之士,知事有利害而只见利甚却不见害更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利令智昏”了。智既已昏,则无从判断何处当止,故而逾越界限,跨步成祸。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周永康们、某些官员们,正是“利令智昏”,失去了“智”,所以“不知止”,终于祸害国家与自身。我们一些轻易上诈骗伎俩当的普通百姓,也常是因“利令智昏”,“不知止”而遭受祸害。 由此可知,世上“不知止”的人事,常是因“利令智昏”,失了智明,致以“不知止”。故而,依我之见,欲要人“知止”,则人必先“知”,然后才能“止”。 范蠡助勾践灭夫差,功高盖世。然而他深知勾践乃“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者,因此他在富贵利禄面前理智止步,携西施而泛江海,悠游人世。他写信给朋友文种,劝他“知止”。文种不听,终为勾践逼杀。范蠡、文种一“知”而“止”,一“不知”而“不止”,结果死生异路,令千古嗟叹。 文种亦世间罕遇之彦俊,而卒以伏剑亡,其见功名富贵之利甚而不省其害更甚,于是失“知”而不能“止”,确是取祸之道。由此亦可知,欲使人“知”,则不仅要使人接受文明之教育,以明知人生各种不可逾越之界限,更要使人深晓其似“利”而实“害”之本质,方能在“利”面前保持理智,而后方能“止”。 视当世大局,自取祸乱者,多由“不知止”而起。日本、菲律宾只见“联美抗中”之“利”而不顾其“害”,故而对美国之献媚、对中国之挑衅皆“不知止”。这种“见利忘害”的赌徒心态,正是极不智之典型表现。 生当“知止”。劝君“知”而后“止”。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我们常说“知足”,其实“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由人的,“知止”是由自己的。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反映了一个人的淡定从容,是智慧、是修养、是道德的综合体现。知止,得先知足,不知足是难以知止的。人们之所以既不容易“知足”,更难“知止”,其缘由概因一个“利”字的诱惑,不是难在不知道,而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什么是当止?先哲早就教导我们:适可而止。但这没有量化标准,让许多人无法掌握什么是“适”?所以,这得靠一个人平时的修养,靠人生经验的积累,靠一个人的智慧来判断。 作文参考立意: ①崇尚并追求至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止于至善。 ②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③明白自身能力有限,谦逊待人。 ④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珍惜光阴。 ⑤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这些句子,这些句子都是对弘一法师那句话的阐述,考生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立意。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个关于我们(人类)身体的某些特别性状出现时间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加以概括,用不超过75个字的一段话把它的大意表述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播活动既是信息的沟通 。以往的传播活动多指信息传播,即 ,以情绪传播为辅。情绪交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分享意义。然而当下的很多传播呈现出弱信息、强情绪的特征。在某种强烈情绪的推动下, 。尤其是在当某种情绪获得了广泛的心理共鸣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追捧。这时的人们极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身边的光污染主要有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为从根本上解决光污染问题,应结合实际制定最严厉的反光污染法。在开拓防范光污染的新兴产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①这是因为已有的城市建筑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改造。

②烈日下驾车的司机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墙反射光的突然晃眼,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白亮污染是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反光墙面和各种涂料装饰等反射光线,白亮炫目。

④除非这些建筑物寿命到期被拆除,或者等到有新研制的防护措施问世。

⑤这种污染短期内很难得到全面遏制。

⑥长期在白亮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会引发视力急剧下降、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症状。

A.①④③⑤⑥② B.②⑥③⑤④① C.⑤③②⑥①④ D.③⑤①④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剧的片尾,呈现出如下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们,揭示了剧作的主题。

B.艺术创新是要有资本的,一是要有条件,可以去“折腾”,去“作”;二是必须继承传统,把前人的精华保留下来。

C.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他对长眠地下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却越发历久弥新,常常一个人来到纪念碑下,一坐就是大半天。

D.这封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一点点冷却,直至完全破灭的全过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退休以后,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不仅到老年大学上课,还四出旅游,收集各种碑刻拓片和篆刻石料,      

②近几年,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东北人甘当“候鸟”,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沙

③今年春节,这对老夫妇的儿女从天南海北赶回父母身边过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两口都      

A.乐不可支   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B.乐此不疲   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

C.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   乐此不疲

D.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乐不可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