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有无穷的意蕴,给人以美感。请你仿照示例,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有无穷的意蕴,给人以美感。请你仿照示例,在“海”“协”“趣”“圣”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趣解。

示例

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

                                                         

                                                         

 

海:“每”一滴“水”,都朝着一个目标汇聚,就能演绎出一个壮阔的境界。 协:“十”个人齐心“办”一件事,再大之事也可成就。 趣:走过了一段旅程,才能取得成果,也是乐趣。 圣:一切挂上“圣”字印记的地方,都离不开沃土。 (每个汉字的趣解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最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山寨”获奖感言火速占领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可是,为什么有人要伪造屠呦呦的发言?重庆大学郭小安研究员指出,这类谣言其实屡见不鲜。前段时间,马云“很忙”,不少“心灵鸡汤”都被冠以“马云说”;           ,她的“名人效应”也随之凸显。 其实,在伪造版致辞刷屏之后,          。郭小安指出,一个理想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其实具有“自我净化”机制:有传谣者,也就会有辟谣者;不同信息互相碰撞,             。谣言止于智者。长远来看,还是要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和科学理性,让谣言无法趁虚而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陶渊明身在腐败的官场,却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守清节,退隐田园。

他们之所以能近墨不黑,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他们的主观内因起作用

他们有高尚的情操,伟大的追求,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

那些近“墨”即“黑”者,之所以变黑,关键在于其自身存有不健康的因素,苍蝇难叮无缝的蛋

而“出淤泥而不染”,卓然屹立,光照史册者确也不乏其例

更具有明辨是非曲直的敏锐的洞察力

屈原在“燕雀巢堂”、“腥臊并御”的环境中宁愿“愁苦而终穷”,依然“上下而求索”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学风格不仅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还涉及到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衡量一个诗人或词人艺术创造力稳定或成熟的真正标准。

B在大城市里,失眠人群已占到了神经内科门诊量的三分之一。专家表示,失眠病程小于4周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大于4周小于6个月的,可能会导致使大脑功能出现紊乱症状,必须及时治疗。

C神州大地,江山如画,风物景色,千变万化。经过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等词人的努力,终于使以纤巧柔媚为特色的词体在这一领域作出了新的开拓,呈现出与诗颇为不同的风貌。

D根据三亚市物价局相关规定,春节期间三亚旅游饭店客房价格原则上标准客房最高限价为每天5000元/间,早餐价格不超过350元/位,中晚餐价格不超过500元/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老的读书方法有两种,一种读得细,钻研每段、每句,其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种是         式的,这样读书的人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但是不做寻章摘句的工作。正确的方法是将两者统一起来。

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         、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史诗大剧《芈月传》中由青年演员张冉怡饰演的“采绿”被网友大赞为“秦宫最美女子”。伴随着《芈月传》的热播,近期多部正在筹备中的大戏的制片人、编剧、导演         ,都向张冉怡伸出了橄榄枝。

A一知半解   粗茶淡饭   纷至沓来      B不求甚解   粗茶淡饭   趋之若鹜

C一知半解   箪食瓢饮   趋之若鹜      D不求甚解   箪食瓢饮   纷至沓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沈祖棻:有斜阳处有春愁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棻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棻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

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敝,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衷,又有深湛的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圆玉润、余韵悠长。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

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细腻婉约。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淬炼而成。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肥红瘦;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所谓的诗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

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3岁时,沈祖棻以一阕《浣溪沙》一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转的忧患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期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深重的折磨。

C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国政,针砭时弊。

D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E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2)沈祖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为“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沈祖棻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