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不超过30字。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

下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不超过30字。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他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凶的老虎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答题时应注意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考点: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____①____,这是受到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左右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甜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会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____②____,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植物就会逐渐枯死。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____③____。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封建社会为官之写照。可是,柳宗元竟穷困到死后无力下葬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死后第三年,柳州人民为其立祠,建造了柳侯祠、柳侯衣冠冢、柑香亭、祷雨亭等,深深怀念这位好官。

①他却不为金钱所动,严于律己,粗茶淡饭,高风亮节

②柳宗元身为柳州刺史,集地方大权于一身

③他在治理柳州期间,重修文庙,教化民风

④深得百姓爱戴,赢得“柳柳州”的美称

⑤虽说那时没有现在的经济环境,但收点下属的“馈遗”不是没有机会的

⑥革故鼎新,废除奴役,种柑植柳,扶助农桑

③⑥①⑤②④                           B③⑥④②⑤①

C②①④③⑥⑤                         D②⑤①③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B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材外贸发生了高增长的态势。广东云浮、福建南安作为我国两大石材出口基地,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D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

A.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C.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选自“百度百科”)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张鸣访谈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B.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但后来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

E.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2)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