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① 尽梅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读ruó,揉搓。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1)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晚年又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步骤:先明确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徕宁果木记

昆仑踞西域之,世传为仙人出入之所,嘉树珍果,于其地。徕宁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桃、杏、葡萄、梨、枣、苹婆、林檎、樱桃,俱极香美,无论矣。桑椹大可径寸,色白如玉,味甘如蜜。冰苹婆尤为异品,形如内地苹婆,而莹然无滓,表里照彻如水晶,味香烈而极甘,别城无此种。又有所谓瓯桲者,似山东木梨而大,香如木瓜,以蜜渍之,甘酸如山查而香过之,真异种也。

呜呼!以此珍果,如生于中土,移入神京,必能贡明堂,飨清庙,供上方之馔,擅华林之春。其次亦得为卿士大夫所共尝,文人学士所争赏。乃生于穷荒回纥之地,食之者不知其味,嗅之者不闻其香,甚且珍品与羊胛同烹,名园与马枥为伍,物之不得其地,至此已极,大不可痛惜乎哉!

或曰:“八埏之外,人蠢而物灵,山川清淑之气多钟于草木,以补人之不足。”是说也,余存而不论云。

(选自铁保《惟清斋全集·梅庵文钞》)

【注】①苹婆:苹果。  ②林檎:即沙果。俗称“花红”。  ③瓯桲:即“榅桲”,又名木李,味甘酸。  ④神京:京城。  ⑤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之所。  ⑥清庙:即太庙,帝王的宗庙。  ⑦华林:这里泛指帝王宫苑。  ⑧回纥:古代少教民族。唐以后散居新疆一带。  ⑨马枥:马棚。  ⑩八埏yán:八方的边际。

1.解释下列加框字:

(1)昆仑踞西域之          (2)于其地(  

(3)无论矣(                  (4)余存而不论云(  

2.徕宁“果木之盛甲下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段举“桑椹”、“冰苹婆”与“瓯樟”为例,在文中有何作用?

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仑山高踞于西域中的胜地之上,世代相传是仙人出没的地方。

B.徕宁的桃、杏、葡萄、梨等八种水果,都很香美,就不用说了。

C.徕宁珍果生于穷荒回纥之地而未生于中土,那是不值得痛惜的。

D.对边地“人蠢而物灵”的说法,戏姑且放在一旁,不加评论吧。

5.文中画线处以                 ,表达出作者的            。(4分)

6.本文与龚自珍《病梅馆记》都运用了“借题发挥”的写法,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皤然一翁,形貌甚古。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今古,翁博洽,镂花雕缋,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由觉非意所及。秀才警服,留之甚久。

一日密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小周给?”翁默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秀才如其请。翁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许。顾语秀才:“颇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尽然而止。相与扃户出。秀才窃喜,自谓暴富矣。

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秀才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子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1.解释下列加框字

(1)之入                        (2)翁博洽     

(3)密翁曰                      (4)颇君意否   

2.在下列“乃”字中,选出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实狐仙                           B.翁与共入密室中

C.顾语秀才                         D.相与扃户出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款门者,启示,则狐仙

⑵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

4.从文章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秀才确实也有“高雅”之处,主要表现在

5.文中划线句通过神态与语言的描写揭示了翁怎样的心理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中圣:指醉酒之意。三国徐邈最爱饮酒,把清酒叫做圣人。

1.借助律诗常识,说说颔联中的“红颜”是指           

2.孟浩然的“风流”主要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本诗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