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里的故事 西屋福顺老两口子一辈子没儿没女,到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里的故事

西屋福顺老两口子一辈子没儿没女,到了老年愈显得孤独,日子在寂寞和无聊中一天天地度过,两位老人经常是在屋里静静地坐着听着桌上的老座钟发出“当、当”的打点声……

那天福顺上街买菜,在回家的路上捡了一只被人扔掉的流浪猫,老两口子特高兴,细心地喂养小猫。小猫也天天在老人身上撒娇,为两位老人寂寞的日子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东屋的生子养鸽子,自从福顺捡回小猫,他就发了话:“老东西还养猫,要扑我鸽子我非摔死丫的……”老两口就把猫关在屋里不让出去。小猫一天天长大关不住了,还学会了上房而且还怀上了小猫。两个月后大猫生了三只小白猫,很可爱。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但不燥。大猫躺在老人的屋前懒懒地眯着眼晒太阳,三只小猫趴在猫妈妈肚子上吃奶。一只鸽子突然从房上飞下来,大猫出于保护小猫的本能扑了上去,鸽子马上就飞进了笼子。生子在屋里看见了,一下蹿了出来,二话不说抓住大猫举起来使劲地往地下一摔,大猫在地上四肢抽搐着,一会儿嘴角流出了血不动了。三只小猫爬过去还要吃猫妈妈的奶,生子又要抓小猫。福顺扑通一下给生子跪下了,近乎哭声:“大兄弟,我求求你,别摔死它们,我马上送人,我再也不养猫了……”生子气哼哼地说,“我他妈说到做到……”泪水从福顺的眼角流下……福顺把小猫送了人,两位老人又在屋里静静地坐着,听着老座钟的打点声……

日子一晃就到了秋天。这天生子的老婆回来找生子。生子自从和这女人结婚,日子就没消停过,天天打架,没别的就为钱。这女人一直也没个正式的工作,又好吃懒做,一打起架她就耍泼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生子拿她也没招儿。自从生子下岗回家,两人打得更勤了,经常听见这女人在屋里喊:“你丫的也不出去挣点钱,天天养鸽子。你丫是老爷们吗……”两人都吃低保,就这么混。这女人天天去棋牌室,去久了就和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的东北光棍汉混到一块儿去了。生子听说后火冒三丈,非要和那汉子玩命。他老婆说,“就你丫这德性,你也就在这院里犯横,找人家非弄死你……”生子一听软了,老婆对生子说:“你丫弄来钱咱还过,你没钱打今儿起我还不回来了……”从那天起,这女人还真走了。生子是一点辙也没有。那女人今天是找生子离婚来了。生子在屋里又砸饭碗又骂人,“你这骚货想离婚没门,让你们成了美事,别想……”老婆倚在门框上:“你瞎他妈喊什么,今天跟你说一声是给你脸,别给脸不要脸,你要找揍说话……”说完手里夹着烟卷扭出了院门……

老婆走了,生子在屋里边砸边骂,屋里可砸的东西快砸没了,气哼哼地出了大门口,骑上他那辆残摩走了一夜也没回来。第二天早间新闻报道,南四环一辆残摩逆行和一卡车相撞,残摩车毁人亡。经化验,残摩驾驶人员为醉酒驾车,死的人正是生子。街坊们都说生子的命是让猫勾走的,都说猫有九条命……

生子养的鸽子在笼子里饿得“咕咕”地乱叫,福顺买来老玉米豆喂鸽子。生子老婆来了,打开了屋门,从胡同里叫来一个收废品的,“把这破烂都给我弄走……弄干净了,我给丫租出去先进点钱。”看着笼子里的鸽子,“明天叫我老公来,都给丫弄死吃肉……哈哈。”福顺过去对她说:“大妹子我求求你,把这几只鸽子给我留下吧……这也是几条性命呀……再说生子和你在这院住了这么多年……生子刚走就……”女人用眼睛上下翻瞪着福顺,“生子活着时没少欺负你,我这替这死鬼给你道个歉,看你的面子给你吧……可有一样,把这破笼子弄你那边去,够脏的。”“行、行。”

秋天的早晨,天空蓝蓝的。福顺早起打开了鸽子笼,鸽子一只只飞了出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福顺扬着头,手搭凉棚,头随着鸽子飞的方向转。他的脸笑开了花,“飞吧、飞吧、飞饿了就回来,我给你们预备好吃的了……”鸽子越飞越高,天空中飘荡着阵阵清脆的鸽哨声……

选自《北京文学》

1.“小猫”、“鸽子”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简要分析福顺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人文关怀。请结合全文分析院子里的普通人物有哪些生存困境。

4.小说结尾写福顺放飞鸽子这一场景。有人说这样的结尾是“含泪的微笑”,是小说的一个败笔;也有人说这样的结尾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及你阅读小说的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 (1)起线索作用。小说以“小猫”“鸽子”为线索,将福顺与生子两家人的故事串连交织在一起,贯穿全文。(2)推动情节发展。“小猫”“鸽子”命运的发展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也得以充分展现。(3)暗示作用。“小猫”“鸽子”的遭遇与两家人的命运密切联系,互为映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小说主题的表现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得分) 2.福顺是一个生活孤独寂寞,为人善良宽厚,敬待生命,渴求精神慰藉的老人形象。 (1)无儿无女,晚景悲凄,经常静坐屋里听老座钟的打点声以打发时光。写出了福顺的生活孤寂。 (2)捡回流浪猫,细心喂养,让寂寞的日子增添了欢乐;放飞鸽子,脸上笑开了花。展示了福顺为人善良的品性和对精神慰藉的渴求。 (3)生子摔死大猫,又想摔小猫时,福顺跪下哭求;生子死后,福顺恳请别杀鸽子,并收养鸽子。体现了福顺的善良宽厚与敬待生命。 (概括和具体分析每点2分,共6分。答“胆怯懦弱”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3. (1)就业艰难,生活无着。生子下岗,女人也没个正式工作,经济窘困以致夫妻时时争吵,最终离散。 (2)人情淡漠,情感缺失。老人孤寂,静听座钟打点聊以度日,缺乏关爱;生子粗暴对待老人,冷漠无情;生子女人只为钱财,不念夫妻情分,绝情离去。 (3)精神消极,无所追求。遭遇生活困境,生子夫妻不是勇敢乐观地面对,患难与共,而是吃低保,混日子。生子下岗,养鸽混日;女人好吃懒做,天天打牌。 (4)邻里隔膜,缺乏理解。同在一个屋檐下,两家人却因养猫和养鸽子小事而生发尖锐冲突,缺少宽容和理解,最终是老人处境可怜,生子结局亦可悲。(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1)福顺收养了生子生前养的鸽子,免去了鸽子被宰杀的命运,与前文收养流浪猫相呼应,凸显福顺善良宽厚、以德报怨和敬重生命的品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人。(2)福顺以尊重生命的情怀对待鸽子并从中获得快乐。这也在暗示,邻里之间矛盾的解决应以尊重和理解对方为前提。(3)含蓄地揭示了呼吁全社会关爱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的主题。(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答出三点得7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小猫”、“鸽子”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的作用”,“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结构方面,起到线索和推动故事情节作用。内容方面,则是用于烘托人物形象的暗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福顺”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的主题、背景,分析形象(形象总要寄托一定的意义和情感),需要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解题思路是先总体概括其性格特点,再具体分析文中相关描写。如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扑通一下给生子跪下”,语言描写“大兄弟,我求求你,别摔死它们,我马上送人,我再也不养猫了……”,从人物的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人文关怀”、“生存困境”,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答题时联系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作出判断,通过全文的内容来看,也可通过标题中“院里”来分析,可以概括出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据分值来看,答出三条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①_                 ②_                    ___。

③_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乙:l《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①                           ,②                            。”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③                    ,④                    。”

(3)在《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⑤                    ,⑥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彭蠡湖晚归

白居易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具体赏析。

2.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就此简要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右武候长史         除:授职

B.太宗深其言           然:认为……对的

C.后遣李靖经略突厥       经略:筹划、谋划

D.亲委诸胡,胡人翻覆     翻覆:倾覆、颠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功累授左武候将军       越国鄙远

B.公谨言突厥可取之状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C.又流俗所忌             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图形凌烟阁             致福者,未数数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瑾原先在王世充属下任职,后来与崔枢一起归顺唐朝。初归唐朝时,名声并不大,后经李勣、尉迟敬德的推荐,才进入幕府。

B.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了唐太宗的占卜,坚定了唐太宗讨伐李建成、李元吉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以勇力建立战功,后被封为定远郡公。

C.张公瑾任襄州都督时,很有德政,多次进言,都被采纳,特别是向唐太宗进言请求开始对突厥的反击,并列举了六个原因,深得太宗的认可。

D.张公瑾因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后来逝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唐太宗及其哀痛,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多年后,又追思其旧功,改封他为郯国公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2)“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①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是自我人格的统合性和一贯性,主观上主要是个体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个体释放自我、建立同一性提供了机会。在真实世界的传统情境中,人们进出于各种角色并十分清楚自己角色的转换;但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平行地同时扮演不同角色,拥有平行而共存的自我及生活。这种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孩子可以强化和建立比实际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他们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以便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毕竟存在差异。“在网络世界里,严格地说,发生相互作用的不是人,而是存在的数码,由此出发,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的经验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的新的身份”,这使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网络世界变得复杂起来,人的身份具有了虚拟性、多样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或身份,这些角色不仅与现实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乱,而且由于部分青少年对自己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实行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这些都影响建立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④克罗特冯特非常强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认为这两个过程是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的核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受两大因素影响,一为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另一个为个体特征因素(人格特点),而且环境与个体内部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德育通过一种环境影响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由于自我同一性实质上是自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过去我、现在我与将来我,自我与环境的统一,在网络时代,还体现为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在引导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关系、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关系、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及增强其角色调适能力上。德育还应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通过心理咨询、群体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接纳自我,看到自我发展的现实空间。此外,德育还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帮助青少年自主有序地选择实现自我认同的正确途径,使网络的认同感培育作用能够发挥其最佳效果。

⑤总之,在网络日益成为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的趋势下,德育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就具有了合理性。而青少年网络生活中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则使德育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关照又具有了紧迫性。德育引导时,首先要依据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状况,明确其触角应触及的范围和领域,确定相应的教育引导内容,要结合网络和青少年自身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注意教育资源的协调性,建构起立体化的教育框架。

(选自曹清燕、任晓蛟《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德育关切》)

1.下列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客观条件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决定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而在网络世界里,数码的存在往往对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构成困扰。

B.从主观角度看,自我同一性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均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

C.从发生原理看,自我同一性在当今生活中很难建立,原因是人在网络与现实的交替中会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不够完整和谐。

D.从引导机制看,自我同一性包括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并增强他们的角色调适能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释自我同一性,接着引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B.②段分析网络对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积极意义,③段通过比较网络与现实的不同,阐释了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负面影响。

C④段引用克罗特冯特的理论作为分论点,强调网络时代的德育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D.⑤段先指出德育要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然后概述如何进行德育引导,确定引导内容,探索引导方法,建构立体教育框架。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空间可以让孩子强化和建立比现实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因此孩子上网就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会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B.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新的角色或身份,而这些角色或身份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

C.当前,关注青少年的“第二生活空间”很必要,也有紧迫性,德育在对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进行引导时,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D.从帮助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角度来看,德育引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尽量远离网络虚拟的复杂空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