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客有吹洞箫者 ...

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客有吹洞箫者            B大王来何操?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群臣侍殿上者

 

B 【解析】 试题分析:B选项,与例句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A项,定语后置;C项,介宾短语后置;D项,定语后置。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既东              B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吾得事之            D项伯杀人,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还顾望旧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7)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9)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0)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雁归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1.词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和氛围?

2.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父僧习,齐奉朝请。

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柳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我?”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柳僧习为颍川郡                 为:治理

B.其使欲还,皆须有答               使:令、让

C.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抗:抗议

D.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旌:表彰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明柳庆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此乃朝廷恒典。”

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 

乃复施免罪之榜 

庆乃进争之

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的父亲在选拔乡官时,有很多京城附近的权贵纷纷请求托付安排相关人员。柳庆代父写信,明确提出了选择乡官的标准,拒绝了权贵们的无理要求,受到了父亲的赞赏。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曾经因偷别人的牛而被柳庆捕获。但这个姓孟的人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柳庆放在眼里。柳庆召集众多僚属吏员聚会当众用笞刑打死了这个人,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豪强贵戚。

C.有一胡姓人家遭贼人打劫,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担心治罪的心情。柳庆就张贴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终于全部抓获了这批劫匪。

D太祖要杀掉王茂,只有柳庆挺身而出,冒着与王茂一起治罪的风险,替王茂鸣冤。最终使太祖认识到误杀王茂的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我?”

(2)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