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消息在电视上发布的一刻,57岁的莫言正在吃饭。“我有点吃惊。”莫言说,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排得还靠后,让他这个相对年轻的作家拿奖,他很惊讶。

诺贝尔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莫言关注与批判现实的作品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且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很好,这是不容易的。

谈到为什么能获奖,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想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1994年,莫言72岁的母亲离世。一年之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这部作品很快就承受了压力。书名就使得一些人不快。然而作家邱华栋认为,“莫言想借助这部小说表达他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丰乳肥臀》的境况,一度让莫言心绪不佳,在此后的三年中,他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1997年底,莫言到北京的《检察日报》工作。他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其中,《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总有惊人的创造力,他其貌不扬,自学成才,这有利于他,这有利于他避开过早的自我满足。他不是活跃的公众人物,所以心无旁骛,在艺术土地上奋力耕耘。

评论家认为,莫言总是有着巨大的雄心。他的小说有着大象一样的体量和气质,他的讲述总是如同大河一样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带有粗粝的个性。中国当代文学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因受到了西方影响而显得欧化。自《檀香刑》出版后,莫言宣称,他要“大踏步地撤退”,到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去寻找小说的再生样式。这是他自觉寻找本土文学风格的开始。

获奖前,莫言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家。他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他继巴金之后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在全球出版,他多次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莫言的《丰乳肥臀》表现了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

B.莫言在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非常激动并且不敢相信,因为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C.莫言的作品将关注与批判现实融为一体,而且故事讲得很好,这是很不容易的。

D.母亲的离世对莫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致使他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E.《檀香刑》遭到非议之后,莫言开始“大踏步”到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去寻找素材。

2.结尾为什么写莫言此前获得多种荣誉?

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阅读完本文,谈谈莫言给了你哪些启示。

 

1.A C (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结尾写莫言此前获得多种荣誉,是对前文的一个补充交代。②交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提是存在的,基础是雄厚的,并非什么巧合,而是实至名归。(6分) 3.①莫言的作品关注并批判现实,且他能把故事讲得很好;②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与风情;③他的作品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④他的作品有着大象一样的体量和气质,讲述如同大河一样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带有粗粝的个性。(6分) 4.①做人方面,要谦虚、低调。莫言获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依然能谦虚地面对,低调地生活,这值得我们学习。社会越是浮躁,越需要以一颗平静淡然的心去面对,不骄不躁。②为学方面,要勇于探索,要心无旁骛。莫言在文坛辛苦耕耘,多次获得大奖却依然保持着探索精神,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8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文章分析要注意准确性。B项“非常激动并且不敢相信”稍有不妥,文中是“有点吃惊”。D项,文中说的是因《丰乳肥臀》这本书的境况导致莫言心绪不佳,只写了一部话剧。E项,文中并无“《檀香刑》遭到非议”的表述。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在答题的时候要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理有据的答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得出答案:①结尾写莫言此前获得多种荣誉,是对前文的一个补充交代。②交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提是存在的,基础是雄厚的,并非什么巧合,而是实至名归。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的内容的一道题目,考生只要是认真审题,好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即可准确筛选出答案:①莫言的作品关注并批判现实,且他能把故事讲得很好;②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与风情;③他的作品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④他的作品有着大象一样的体量和气质,讲述如同大河一样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带有粗粝的个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深度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考生要认真阅读文章后结合文本的内容谈自己的想法,切记千万不能抛开原文的内容去空谈自己的想法。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做人方面,要谦虚、低调。莫言获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依然能谦虚地面对,低调地生活,这值得我们学习。社会越是浮躁,越需要以一颗平静淡然的心去面对,不骄不躁。②为学方面,要勇于探索,要心无旁骛。莫言在文坛辛苦耕耘,多次获得大奖却依然保持着探索精神,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此处不作答,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①《氓》中女主人公在讲到婚后“氓”的行为变化的时候,怨愤地责骂氓:                   

②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③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两句,以鸟和鱼为喻,表达了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之情。

④《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哪怕失去生命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2.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

①a.儿已薄禄b.嬉戏莫忘c.黄泉下见d.会不从许

②a.相常日稀b.君既若录c.渐愁煎迫d.府吏丁宁

③a.阿母媒人b.多后世人c.家来贵门d.家事夫婿

A.①bd ②bd ③cd    B.①ad ②cd ③ac

C.①ac ②ad ③bd    D.①bc ②ac ③bc

2.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报府  四体康     B于今无会  求假暂归

C.君既见录  流纨素     D妾亦然  诺诺复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赋”的手法,它在诗歌中的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B.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她“严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作用是表现其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C.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合葬后的情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D.这首诗按照刘焦二人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节选自《故都的秋》)

1.下列对描写牵牛花的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中的“破”字渲染了萧索的气氛。

B.把牵牛花描写成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的冷色调,是因为作者感到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气温下降,天气也快冷了。

C.这蓝白色调与作者对秋的“清、静、悲凉”的体验,与作者的忧虑和冷落的心境是一致的。

D.几根尖细的秋草又显出萧疏,与蓝白的花相配,最能体现故都之秋的特色。

2.选出对文段中划线句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B.作者运用了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中。

D.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绘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3.下列各项中,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表达了作者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失落感。

B.作者写景的意图是抒发向往、眷恋之情,在清、静、悲凉中,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冷落的感受。

C.选文中的句子“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D以上两段文字的写景特点是描写细腻,情景交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