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遣使            祠:祭拜

B.及践阼                践阼:即位;登基

C.诸葛亮天水          寇:侵犯

D.未可              卒:最终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应三公          杳不知其所

B.战于荥阳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绝粮道              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而俭欲偏军长驱      日削月割,趋于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4.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D 2.C 3. (1)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取,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为焦土! (2)假如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却又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3)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 4.①识破吴国降将的谎言;②建议派兵断绝诸葛亮粮道;③反对收押兰台令史;④反对出兵攻辽。(答出一点得1分,四点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卒”属于通假字,通“猝”,“仓促,急速”的意思。考虑文言实词的意思应当结合其所处语境考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 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 表顺承/表递进;C: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D:用/表结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举”(被动)、“可怜”是“可惜”之意、“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2)“苟”是“如果”的意思、“下”是动词,“自取下策”的意思、“故事”是“旧例、旧事”的意思、“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3)“陈”是动词,“陈说”的意思、“细术”是“琐屑的计谋”、 “非……也”是判断句式。 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文中的卫臻的语言来作判断,根据:“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总结第一点;“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总结第二点;“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总结第三点;“‘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总结第四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B.割,以趋于亡

C.弦,为秦宫人                D.来于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满分5 manfen5.com                  B.满分5 manfen5.com

C.满分5 manfen5.com              D.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都

B.复道行空何虹                 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

D.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