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70分) “熬”在字典中的解释是: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如熬粥。②...

作文(70分)

“熬”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如熬粥。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者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如熬盐、熬药、熬糖等。忍受疼痛或者艰苦的生活等

请你以“熬”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注重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不少于800字。

 

1.熬 中国有一句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中国官场有一个词,云“熬资历”。又有这样一个笑话: “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鲁迅握过手,和郭沫若合过影,和一众元老留过念,到了现在,把知道你底细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学无术,也能混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 从以上三事,我大胆抽出一个概念,姑且命名为“熬文化”。这“熬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这学生真厉害,起笔不凡。我们姑且不看其论述,他选用的这三例就足以引起我们的赞叹。面广意深还幽默,有林语堂先生烟斗文学的闲散之风。) 其一为“不抗争”。媳妇位卑,自然该受婆婆的压制。而面对可能的欺压,不反抗,反而要熬。只求一味隐忍,而不去改变,熬到自己成婆以后,再去欺压自己的儿媳妇。更甚,不只于婆媳关系,大约熬得久了,众人都熬出了媳妇心理,遇到困境,只知要熬而不求改变,似乎如此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真好!这是个肯动脑子的孩子。你看这个孩子,不急着给你举例,我有自己的思考,“熬”是有特定的内涵的,这内涵之一、二、三待我为你一一揭晓。这需要作者真的动脑了,真的透过现象去探求本质,很难得的。他的思考与停留在材料做平面的分析式的文章之差距何以道里计!那些文章,“事例+名言”式和结论往上一套,完事儿;高级一点的,为了能唬人,还常常选一些所谓的文化类的例子来增加其“文化味儿”;更有的把脑筋用歪了,把一句每个人都能懂的话讲得让每只鬼都看不懂,来显其深刻。并且,这种文章还真是唬住了一些评卷老师,还能得高分,于是他们屡试不爽,暗自爽歪歪。那种“装”的文风真该杀!) 我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二为“不做事”。要想获得地位、财富,不靠努力奋斗,反倒靠熬。评定功劳,也不靠谁做的事多,而是靠谁熬得资历老。长此以往,老人处处摆架子,标榜自己的老资格,而新人处处唯唯诺诺,羡慕着老人的老资格,正经的工作,反倒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做了。无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最终认功行赏,还不是按资排辈?每个人都只想着熬死别人,又怕着自己被别人熬死。(这句话特妙,呵呵) 最精于此道的,大约是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内阁首辅徐阶了。此公最大的功绩,便是斗倒了奸相严嵩,方式却是熬!熬到严嵩八十余岁老眼昏花一举功成,此前却做了十余年严嵩的助手,装了十余年孙子。上台后人称“甘草国老”,----所谓甘草,百病皆可入药,却无病可医。以此讽其人只知和稀泥,于国无半点益处。(这孩子的思维是很深刻的,且带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其一、其二充分显示了他批判性的思维特征。且值得说道的是他行文的从容,到了此处才出现例子,不是一般学生之所敢为。但他不拘泥于常规,因为他的分析足够深入,足够吸引老师的关注,所以也就有了行文的自由权。此处用例很好,吻合分析,是真正服务于作者思想的材料而不是硬掰过来的“无辜的例子”。) 我也深怕当今的中国,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三为“支配”。我熬成了婆婆,自然有理由去支配媳妇。我熬成了资格老的,自然有理由去支配资历浅的。或有忧患者,虑于媳妇、小子,资历浅的怎么办,答道:“无妨。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更小的的受他们支配,只要他们肯熬。”(拟出问答的方式,写得多活泼!) 我更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支配着。 曾读到文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博士的演讲,他说:“我提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再拿奖了,把机会让给工作一线的年轻人。” 我多么希望中国的老人们都能像他一样,不再求年轻工熬资历,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放开手工作的环境!(这里分析与举例有距离,吻合度不高。) 我也多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意识到:我们不要熬的文火,我们要直接加热的武火(有“文火”,就有“武火”,好!),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20分)

巴彼家的老门铃

成蓉

老巴彼相貌十分讨人喜欢,灰白的头发总是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有双蓝色的眼睛,瞳孔里总是散发出一股深深的暖意。他的脸皮已经耷拉下来了,但脸上皱纹很柔和,挂满了笑容。他口哨吹得棒极了。每天早上,他都会快乐地吹着口哨,给当铺掸灰、扫地。当然,老巴彼内心里也有一个隐痛,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尊敬和崇拜。

巴彼的当铺收益并不是很好。但他一点也不介意。对他而言,当铺的消遣意义远大于谋生。当铺后面有个小房间,巴彼称它叫“记忆馆”,里面摆满了他收罗来的各种宝贝,如旧怀表、电动小车、微型蒸汽发动机等,巴彼常待在里面摆弄这些旧玩意儿。

一天,巴彼一边吹着一支和铁路有关的曲子,一边组装一盏古老的铁路油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做“扳道工”的时代。这天,外面阳光格外灿烂,天空非常晴朗,偶尔还有一阵微风从前门的纱窗吹进来。每当遇上这样的好天气,巴彼都会让里面的那扇门开着——对他来说,不论是古董还是新鲜空气,它们都是一样的可爱。

正当巴彼小心地擦拭着油灯的时候,铺子的门铃突然响了。这个门铃在巴彼家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了,声音特别迷人,巴彼非常珍爱它,也喜欢和每个进当铺的人分享这美妙的铃声。

进来的是一个披着一头鬈曲金发的小女孩,踮着脚尖才能从柜台外伸出头来。

“你想要什么,小姑娘?”巴彼慈爱地问。

“您好,先生。”小姑娘十分秀气,神情羞涩,声音轻柔。她望了一下巴彼,然后四处张望,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我想买一份礼物,先生。”小姑娘害羞地说。

“好,”巴彼说,“礼物是给谁的?”

“是给我外公的,但我不知道买什么好。”

“这块怀表怎么样?好着呢!”巴彼建议说。

小姑娘没有回答,却径直走到门边,轻轻地摇响了门铃。

“就是它了,妈妈说外公喜欢音乐。”小姑娘兴奋地嚷了起来。

巴彼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实在不愿意令这小女孩伤心,可是……

“对不起,小姑娘,这门铃不卖。你再看看别的吧……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台小收音机?”巴彼小心翼翼地说。

小姑娘看了一眼收音机,叹了口气说:“不,我想外公不会喜欢的。”

为了安慰小姑娘,让她理解自己为什么不愿卖那门铃,巴彼就把这个门铃的来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个失望的小顾客。

小姑娘抬头望着巴彼,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珠:“我想我懂了。谢谢您,先生!”

就在小姑娘转身要走的时候,巴彼突然想,自己除了一个离家出走、至今已有十年没有见过面的女儿,其他的亲人都已经不在了,为什么不把这个门铃传给一个喜欢它、会和自己所爱的人分享美妙铃声的人呢?

“等等,小姑娘。”巴彼叫住了小姑娘,“我决定把这门铃卖了。给,看你伤心的,快拿手帕擦擦眼泪吧。”

“谢谢您,先生!外公一定会很高兴的。”

“好了,小姑娘,别哭了。”能帮这孩子一把,巴彼感到很高兴,但是,他将多么怀念这个门铃啊!他小心地用纸袋把门铃装好,叮嘱道:“你一定要答应我帮你外公——也帮我——保管好这门铃,知道吗?”

“我保证!”小姑娘说,突然变得十分安静。她紧张地望着巴彼,轻声问:“多少钱?”

“嗯,我看看。你有多少钱?”巴彼笑道。

小姑娘掏出一个装硬币的小钱包,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总共2.47美元。

“小姑娘,你今天运气真好,这门铃正好是2.47美元。”巴彼说——尽管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只收这么一点钱就把传家宝给卖了。

晚上要打烊的时候,巴彼还在想着门铃的事。就在这时,他却分明听到了门铃的声音。他朝着门口走去,却见那个小姑娘站在门外,手摇门铃冲着他微笑着。

“怎么了,我的小姑娘?你不要这个门铃了吗?”巴彼大惑不解地问道。

“不,”小女孩冲巴彼眨眨眼睛:“妈妈说,这是送给您的。”

巴彼正要问为什么,女孩的妈妈走了进来,她拼命忍住眼泪,柔声对巴彼说:“爸爸,是我。”

这时,小女孩也走到巴彼身边,拽着他的衣角,轻声说:“给,外公,快拿手帕擦擦鼻子吧。”
1.结合全文,试简要分析巴彼这一人物形象。(6分)
2.从全文来看,小姑娘到店里给外公买礼物这一情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4.小说题为“巴彼家的老门铃”,请结合全文,探究这门铃寄托了哪些意蕴。(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7分)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1.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3分)
2.第二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4)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8)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而已因言事见罢,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      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          阈:门槛

C介之才,不止为主簿        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            易:轻视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4分)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4分)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3.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