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2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函陵     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对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壮也,犹不如人  因人力而敝之  厚,君之薄也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        D.①⑤/②⑥/③④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是     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A 3.B 4.C 5. (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解析】 1. 试题分析:D“武”应为“使用武力的道义准则,即武德”。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③④助词无义,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句是叙述烛之武出城见秦伯,⑦句是说秦伯,含此两句的项排除。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线的诗句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①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②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③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④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对《再别康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弥漫着再别康桥时的淡淡哀愁。

B.本诗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

C.本诗讲究形式美,四行一节,全诗首尾照应。

D轻轻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美。

 

查看答案

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查看答案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并且深刻地提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以抒情的笔触总括了以上景物的描写。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面上是对自然奥秘的寻求和探索,实际上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怀疑与挑战。

C.“书生意气”中“书生”指读书之人,这是用来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他们当时还书生气十足,缺少实践经验。                   

D.“浪遏飞舟”一句暗示出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气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事物,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