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8分) 箫 声 阿成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8分)

阿成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子。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正是晚秋时节,将车开上轮渡船过江的时候,那种江风的湛凉,只要想起来,依然水气弥重地冷在身上。

镇子并不大,被乡间的公路分成两爿,大大小小的木房子和石头房子,顺着公路的坡,次第地排下去,然后进入那片白桦林。德莫利镇的背后,是那条河道很宽的松花江。江面上,或早或晚,云里雾里,常有远程的驳船通过。江的对岸似乎是竖立起来的山壁。驳船从那儿通过时,总要拉响汽笛。汽笛声从山壁上空洞地回荡起来,确有一种失魂的感受。

德莫利镇是张广才岭的一部分。深秋时节,山上的树叶经冷霜一煞,变成了多种颜色,红红黄黄,深深浅浅地一配,很绚丽,让人有万分的慨叹。

先前,齐先生在镇政府工作。我去的时候,便是他陪我。我看出来他很喜欢喝酒。好在他并不请我喝,只是说,你吃菜,你吃菜。然后独自大口地喝酒。齐先生的脸色很苍白。常下意识地用手揩嘴角。总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事。但一时又说不清。齐先生很腼腆,不善谈。看出这一层之后,我同他讲话便很注意分寸,态度也很客气。吃过晚饭之后,他固执地留在招待所陪我一会儿。无话可说时,两个人便呆呆地看电视,间或凝神地听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我觉得有些尴尬,便买酒款待他。我吸烟,喝热茶,他一个人一杯连一杯地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不时地看着我脸上的反应。我就给他讲我的过去,笑呵呵地讲那些被人欺负的事。

酒喝光,他就准备告辞。院子里的月光很好,兼有几片红叶的点缀,别有一种神奇。他有点犹豫,转过身来对我说,我,我会吹箫,要不我去,去取来,给你吹一曲?我抓了抓他的胳膊,说,明天吧,早点回去休息吧。还要过一个山呢,你家不是在山那头么?霜重道滑,路上小心。

回来,我就歇下了。的确是累了。后来,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廊下吹箫。齐先生吹的是《春江花月夜》,很柔,很动情,把我的泪水都吹下来了。

翌日起来,来到院子里。院子里是厚厚的一层红红黄黄的落叶。踩在落叶上面,看远处的张广才岭,感觉那一层淡雾似有魂灵一般在那儿漂着。招待所的那个女服务员挑水进了院子,见了我的面儿就说,昨黑,老齐过来给你吹箫,你听见了吗?

我说,不知道啊……

你没听见?

听见了,以为是做梦呢。

女服务员说,他坐在院子里吹了一曲,然后,就挟着箫走了。

噢,那我可真有点失礼了。

她说,一个酒鬼,没什么可失礼的。真的。

我很快知道,齐先生的妻子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还是同齐先生离婚了。齐先生将妻子临行前骂他那些刻薄的话,都偷偷地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一个人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常放着听,边听边流泪。我还听说,齐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手抖得厉害,写不成了。可惜。我以为第二天齐先生会过来,陪我一块吃德莫利鱼,这是头一天约好的。结果换了一个年岁较大的人过来陪我,说齐先生另有公务。我没说什么。

去年听德莫利来省城办事的人说,齐先生自杀了。那人说,喝酒这事儿,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就把自己杀了……那人又说,齐先生箫吹得好,他一死,夜里没人吹箫了,德莫利好像也死了一样。说着,那人掼下茶杯,说,夜里失眠,听听他的箫声,能像个真正的人似的想好多事哪——那样的日子有滋味呀。

齐先生终年46岁。

(本文有删改)
1.概括齐先生自杀的性格原因。(3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吹箫这一细节?(4分)
5.作者借“箫声”写出齐先生的“魂”。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齐先生之“魂”的内涵。(4分)

 

1.内向、自尊、脆弱(软弱或自我控制力弱) 2.运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感情表达的节制,表达了“我”对齐先生不幸遭遇的伤感、同情和惋惜。 3.真实地展现了齐先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我”悲伤的感情,为全文奠定了沉重凄冷的基调,与下文张广才岭的“有魂灵”照应。 4.表现了齐先生高超的吹箫技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渴望用音乐与“我”沟通心灵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服务员“昨黑老齐过来吹箫”的情节作铺垫;给小说增添了梦幻灵动的色彩。 5.(1)齐先生之魂是一种潇洒的姿态和气度。(从齐先生每夜吹箫、月夜为我吹《春江花月夜》挟箫而去的行为探究) (2)齐先生之魂是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齐先生箫声的内容、听箫人的评价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探究) (3)齐先生之魂是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或宽容)互相关心的渴望。(从齐先生执意为我吹箫,服务员和妻子对齐先生的态度等所揭示的心理探究)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构成与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热点。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阅读鉴赏小说要善于细读文本中上述各类描写的相关内容,从中看小说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在提问的时候有一个限制性的条件“自杀的性格原因”,考生在概括的时候应注意寻找导致其自杀的原因。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鉴赏的角度,修辞角度、描写角度、句式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感官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要审读所给句子,辨明赏析的角度,“后来,手抖得厉害,写不成了”,这句话主要使用短句,故可以从句式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的模式:先点明角度,分析角度的特色,表现的感情。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句式的特点1分,“感情表达的节制(深沉)”1分,“我”的“伤感”、“同情”或“惋惜”1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4.象征和暗示。5.衬托人物心情。6.交代人物活动环境。7.深化文章主题。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概括环境的特点,看其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以及与全文情感的关系,然后再看与后文有否关联的地方。本文开头主要是介绍德莫利小镇的自然环境,这是小说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整个镇子透露出来的特征为全文奠定了沉重凄冷的基调。评分标准:共4分。从环境、情感、基调、情节四个角度作答,一点1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吹箫这一细节”。这是考查小说中细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内容上,写了……内容,表现了……;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后来,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廊下吹箫。齐先生吹的是《春江花月夜》,很柔,很动情,把我的泪水都吹下来了”,这一细节表现了齐先生高超的吹箫技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为下文“昨黑,老齐过来给你吹箫,你听见了吗”做了铺垫。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高超的吹箫技艺”1分,答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和用音乐与‘我’沟通心灵的渴望”中的一点得1分,为下文服务员“昨黑老齐过来吹箫”的情节作铺垫1分,“给小说增添了梦幻灵动的色彩”1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内涵的能力。题干要求“探究齐先生之‘魂’的内涵”,首先到文中找到直接描写齐先生和间接描写齐先生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探究。小说中主要写齐先生与箫,比如齐先生每夜吹箫、月夜为我吹《春江花月夜》挟箫而去,齐先生箫声的内容、听箫人的评价,服务员和妻子对齐先生的态度。评分标准:共4分。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出每点的内涵得1分,根据小说内容分析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7分)

孔子很少说命,不过《论语》中亦有几处,如“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不过他曾说:“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亦命矣。” 这样看来,人仿佛受命运的支配,命一定了,无如之何。

孔子以后,《孟子》讲“命”尤其多:“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历来儒家都主张俟命,即站在合理的地位,等命来,却不是白白地坐着等,要修身以俟之,最后是立命,即造出新命来。俟命是静的,立命便是动的了。

《孟子》有一章书,讲“性”与“命”。一个人想吃好的,看好的,听好的,这是性,不过有分际,能力做不到,只好听天安命,并不是大菜大肉,非坐汽车不可。这叫“有命焉,君子不谓性”。颜子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我们闻二才知一,或闻十才知一,这都是命,不过有性,人应该求知识,向上进,不可借口聪明才力不如人,就不往前做。这叫“有性焉,君子不谓命”。这两句话,很可以解释儒家使命立命之说。

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他说:“节遇谓之命。”他虽然不多言命,但是讲得很好。偶然碰上,就叫节遇,就叫命。遗传是节遇,环境亦是节遇。生来身体弱不如旁人,生在中国不如外国,无论如何没有法子改变。庄子讲命很有点像儒家,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受遗传及环境的支配,无可如何的事情很多。好有好的无可奈何,坏有坏的无可奈何。定命说虽有许多的毛病,安命说却有很大的价值。个人的修养,社会的发达,国家的安宁,都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安命这种思想,儒家很看重。不仅如此,儒家还讲立命,创造出新命来。孟子讲:“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是说要死只得死,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肯留人到五更?但不去寻死。身体有病,就去就医,自己又讲卫生,好一分,算一分,不求重病,更不求速死。小之一人一家如此,大之国家社会亦复如此。孔子知命,所以很快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

(选自梁启超《儒家哲学》,文章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命”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B.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C.有命焉,君子不谓性

D.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俟命是静的、被动的,白白地坐着等,立命是动的、积极的,是造出新命来。

B.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更接近庄子的想法。

C.有病就看,又讲卫生,不使自己于危险之中,也是立命。

D.“安命”就是“知命常乐”,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
3.结合全文,概括儒家对“命”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请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划线句的意思。(3分)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查看答案

如今,大多数餐饮场所免费提供Wifi服务,方便顾客就餐期间上网。然而,浙江安吉一家面馆的墙壁却贴有醒目的提示:此店无Wifi。下有一句提醒语:与其键对键       。这句提醒语让面馆多了些许人际温暖,顾客不再掏出手机,各自为战,而是互相低声交流,和谐亲密。《人民日报》将这则告示和提醒语评为“最美小店铭”。请用对偶句写出这句提醒语。要求: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符合情境。(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

②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

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寓于书法之中

④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⑤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⑥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A.③②⑥⑤④①   B.③⑥①②④⑤   C.⑥①③⑤②④   D.⑥④⑤③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C.香港交通运输业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颁令禁止示威者占领旺角和金钟路段,法院随后颁布了临时禁令。

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