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参照示例,请根据不同...

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参照示例,请根据不同的强调重点,调整下面的句子的语序。(4分)   

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示例】强调发短消息的地点:王老师今天上午是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

(1)强调发短消息的时间:                                                                   

(2)强调发出消息的人:  

 

(1)王老师是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2分) (2)是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这个题,强调的内容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强调某个词语,就将这个词语放在“是”后面表强调。语言表达可分口语和书面语,要使表达明晰,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对于口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重音恰当,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也不同。还有些书面语,同样的一句话意思可作多重理解。⑴一句话中用了多义词,而提供的语境又不足以让人得出明确的判断。⑵词语顺序不合理,造成歧义。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有多重修饰语,由于语序排列不当往往会形成多意。⑶语句结构的切分不同,造成歧义。⑷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陈述过程中常常要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之类指代性词语,但是有时会发现所用的指代性词语,不能确定指代什么。⑸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歧义。标点在书面语中不仅表示语言的停顿,还能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鉴于此,标点使用不当,有时也会造成表意不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抽取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争鸣你不赞同的观点,但你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

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他们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他们都是坚持原创思考,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一群人!

                            ,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博客精神。

 

查看答案

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内容。(每空1分,6分)  

(1)然我                         ,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2)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子路篇》)

(3)不愤不启,                  ,则弗复也。(《史记·孔子世家》)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立,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2.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注:高祖:梁武帝萧衍,庙号高祖。

1.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中路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最终

B.及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  克:攻占

C.先是,高祖诏景宗等装高舰,使与魏桥等  逆:预先

D.景宗令军主马广,大眼至濊水上  蹑:追击

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景宗睿各攻一桥               失其所,不知

B.景宗导入山道,显达父子获全     时恐急,剑坚,不可立拔

C.高祖此嘉之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D.是以胆勇知名                   击沛公于坐

3.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很多、才干卓异超群的一组是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颇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象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景宗)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3分)

②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3分)

③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51日正式开园,在林林总总约140个场馆中,东道国展馆倍受瞩目。不同于当前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众多的舶来品,中国馆完全由广州、北京、上海三地的中国人规划设计。

自从2007年底开工以来,中国馆外观设计方案就处在一个众口评说的漩涡中,许多批评其老派”“守旧以及与上海整体环境不和谐的声音,让人联想起120多年前巴黎埃菲尔铁塔建造之初的际遇。不过,随着数千名建设者用自己的脊梁托起高69、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的东方之冠,昔日的批评和怀疑开始被满意和祝福取代。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参展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工程共挖运土方5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0多万立方米;共向地下钻孔打入约5000根水泥钢筋桩,其深度几乎与中国馆地面以上的高度相当;焊接吊装钢结构耗用电焊条125吨,焊缝总长18公里;共铺设安装各类空调、通风、水电等管线总长40多公里。

仰望中国馆,庄严、大气、华美的设计构想以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已不再抽象。而由于在红色斗冠的传统外观内蕴含了一系列当今先进的节能科技,中国馆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楼宇,能耗降低四分之一,这无疑又让其在传统之外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

作为整个世博园区最大的展馆之一,中国馆选择红色外衣,不仅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而且代表、传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和理念,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从事色彩学研究近30年,他加入了这一红色追寻之旅,最终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这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中国馆外观红色的寻找过程,让世界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国馆的墙体铝板被赋予类似长城形状的肌理,这种凹凸不平的中国红铝板,更具立体感,能在同一种光线下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色彩。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以及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均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中国馆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演绎这一主题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馆展示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中国不会像一些海外机构担心的,因为人口众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乃至对外扩张,相反,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之路。

长达10年的申博、筹博和办博,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而承载着13亿中国人期望的中国馆,有望成为上海世博会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

1.下列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馆不同于当前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众多的舶来品,完全由中国人规划设计,是整个世博园区最大的展馆。

B.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参展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中国馆工程浩大,整个工程挖运土方和浇筑混凝土都超过了50万立方米。

C.中国馆共六层,高69米,工程共向地下打入约5000根水泥钢筋桩,其深度与中国馆地面以上的高度相当。

D.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整个工程焊接吊装钢结构的焊缝总长和铺设安装各类管线总长共计58公里。

2.下列有关中国馆红色外衣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馆选择红色外衣,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因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B.中国馆外观红色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一致,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

C.无论是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下,还是在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都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D.中国馆的外衣用了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馆体现了庄严、大气、华美的设计构想以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

B.中国馆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楼宇,在传统外观内蕴含了一系列当今先进的节能科技,更加节能,让其在传统之外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

C.中国馆的展示主题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演绎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中国馆展示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