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1.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2.对画线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性或人格”指爱的阅读、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B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是不可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素养的。

C“自己的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这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D“杰作的真正价值”指的是:经典对一个人教养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3.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

B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C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D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就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4.对选文中的“个性或人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B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

C.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D.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不仅追求数量,还要追求他心灵的获得。

 

1.C 2.B 3.D 4.D 【解析】 1. 试题分析: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这篇文章主要是说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只是为了”,而杰作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本题中“个性或人格”、 “自己的价值”、 “杰作的真正价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个性或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详细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B《化装舞会》文章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某个晚上的一个化装舞会的热闹与奇幻,折射出当时上流社会的奢靡与颓废,而女仆施蒂娜的一个玩笑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文章非常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悬殊和贫富差距。

C《拿来主义》一文采用先立后破,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增强论说力量。大量的比喻运用形象贴切。

D小说《药》写于1919425,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作者、出处及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                    鲁迅           《鲁迅全集》            中国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英国

C《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黑塞说书》            瑞士

D《化装舞会》              亨利希·曼     《世界文学》            德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上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下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描写)

B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说明)

C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叙述)

D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抒情)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借代)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比)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夸张)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B涂上的色料有好多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C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D“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像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喂,阿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