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         (1)              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                           (2)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              (3)         

 

(6分)①直接取法自然(环境、生活) ②在于是否胸有成竹 ③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既有构思,又有技巧)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与材料中的“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相吻合,故可将(1)概括为直接取法自然;由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可知,(2)可概括为在于是否胸有成竹。由“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可概括(3)为构思精巧和技能巧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九成宫,在陕西麟游县城西,本为隋开皇十三年至十五年建造的仁寿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九成宫以天台山为中心,主体建筑有大宝殿、丹霄殿、咸亨殿等

②唐文宗开成元年,麟游县暴雨成灾,九成宫被彻底破坏

③永徽二年改名为万寿宫,后又恢复旧名

④太宗、高宗每年来此避暑,此地是初唐时期著名的离宫

⑤唐贞观五年扩建,更名为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

⑥自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久居东都洛阳,继而高宗在骊山扩建温泉,九成宫遂逐渐荒芜

A.⑤③①④⑥②     B.⑤④③①②⑥

C.①⑥②⑤④③      D.①②⑥⑤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批年轻人拥有1200余项检验资质,检验实力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没有满足现状,仍不断致力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

B.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对“小产权房”的清理,国土资源部将联合有关部门,选择问题相对突出的部分地区,稳妥有序地开展试点工作,为启动全面清理“小产权房”做好制度和政策准备。

C.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总理韩升洙10日向总统李明博提出内阁成员集体辞职的请求,以承担因向美国开放牛肉市场而在国内引发政治危机的责任。

D.“低碳生活”以保护地球、造福人类为宗旨,既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更是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车联网作为其产业链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研发和应用如疾风劲草,势不可挡。

B.今年元宵节,城区西部的京杭大运河沿岸举行焰火表演,岸上人山人海,人们重足而立,一边观看,一边欢呼。

C.接受卫视记者采访的这位本年度高考理科状元侃侃而谈他在高中的各种生活以及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经验、教训。

D.林立人受北京大学的邀请所作的关于“法制·权益·诚信”的讲座,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是不刊之论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裴文中:把75岁当做57岁过

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1928年底,周口店龙骨山遗址的发掘已触及一处坚硬岩层。按照常理,这意味着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留下裴文中负责扫尾工作。此时,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他果然如愿以偿,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挖出了这块“著名的头盖骨”,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走回办公室。随后,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没有人知道一举成名的裴文中当时的心情。此前,他只是周口店发掘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杂务。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出土翻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全新一页,“直立人”这一古人类演化阶段得以确立,人类的历史也向前推进了近50万年。西方学者称赞他的工作达到了人类考古学上“一个壮丽的顶峰”。

此后数十年中,裴文中先后主持了资阳人遗址、丁村遗址、巨猿化石产地、水洞沟遗址、萨拉鸟苏遗址、观音洞遗址等多处重要遗址的挖掘工作。如今,在中国辽阔的考古学地图上,这些遗址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地点。早期旧石器研究的基础理论大多由西方学者提出,有些理论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时会导致研究陷入僵局。比如法国学者基于西欧石器材料提出的基本方法就一度使周口店研究陷入困境。裴文中不圃予法国方法,在多方尝试、探索后,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1935年裴文中在广西发现大批打制石器和个别的磨制石器,提出这些遗存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1943年裴文中在内蒙古调查试掘,否定这里属于旧石器遗存,把该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顾乡屯都作为中石器来处理,并强调细石器在这个时期的作用。在他观点的启示下,人们对于细石器的起源、时代和分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一个古生物分支都是从小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的时候灭绝。裴文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文质疑这一定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该定律修正为:在达到最大,并开始缩小的过程中灭绝。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一度认为这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但后来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裴文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考察中度过的。1932年新婚后的第五天,他就回到了周口店。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在野外接到电报,赶回北京探望母子,手里还拿着一本专业书籍。在一次内蒙古的考察中,要穿过一片大沙漠,车子无法通行,当时已60多岁的裴文中和年轻人一样,骑着毛驴一路前行。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重视野外实践,足迹几乎遍及全国。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裴文中在会上豪迈地表示:“要把75岁当57岁过。”此后,裴文中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到张家口、贵州、洛阳等地考察,像年轻人一样爬上爬下,拿着放大镜看着各种痕迹,神情之专注,精力之旺盛可与年轻人相比。晚年的裴文中仍不断选取,锐气不减,在学生张森水的辅佐下,承担了对北京猿人石器工业的综合研究。面对这一庞杂的材料体系,裴、张二人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大量科学数据展示北京人的石器技术与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辞世前一个月,在给友人的信中,老先生还这样勾画自己接下来的考察路线:9月去柳州,再去杭州,最后到安徽和县;明年去满洲里……

裴文中重视考古人才的培养,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的讲座。裴文中先生是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后勤管理人员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中外考古学界引起很大轰动,这对于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来说是很大的讽刺。

B 裴文中用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石器时代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对细石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C 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他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受到人们欢迎。

D 裴文中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获取很多第一手资料,他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推动了我国考古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考古学的深入开展。

E 本文通过记述裴文中刻苦自学成才、深入野外考察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考古学家淡泊名利、献身考古事业的崇高精神。

2.裴文中在考古学研究方面有哪些创新?请简要概括。(6分)

3.裴文中说“要把75岁当做57岁来过”,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6分)

4.在考古实践和研究中,裴文中有时极力坚持,有时马上放弃。对他的坚持和放弃,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显露,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