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新闻,概括香港“占中”闹剧的危害,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中新社雅...

阅读下面新闻,概括香港“占中”闹剧的危害,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中新社雅加达10月18日电 印尼《国际日报》18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香港“占中”闹剧持续之久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容忍度,它的恶劣影响将需很长时间来弥补。

   “占中”发起人、主力和幕后操盘手的主要“武器”就是争取更大范围的民主,可事实上这样一个扰乱社会的活动本身就是对民主的伤害。事实证明,“占中”闹剧持续以来,大量香港市民的基本权利被无形中剥夺,这包括正常营业、道路使用、公共场所自由游览、公共交通使用、正常工作、言论自由等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公然被践踏是香港社会几十年来甚少发生的事情。

   文章还指出, “一国两制”中提出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央政府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承诺,可是一小撮险恶用心者将政治黑手伸向香港,目的是搞乱中国。这显然不利于整个香港的长远发展。

“占中”闹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中”闹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占中”闹剧践踏了民主和人权。 ②“占中”闹剧破坏了 “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皆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因为引进外资时的优惠政策纵容了某些企业的傲慢,现在不仅有些外资大店欺骗的是顾客,甚至还欺骗本地的企业及其员工。

B自中央做出部署以来,无论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都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止,也使党风、政风为之清。

C.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全世界产生的电子垃圾有70%以上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

D.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___________ ,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做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___________,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乖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1)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2)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3)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1988年11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B.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比兴”手法是《诗经》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常常用自然事物生动形象地抒情,如《诗经·氓》中“                                 ”这两句用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2)前总理温家宝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谣诼”一词来自于《离骚》中的“                                                      。”

(3)《赤壁赋》中苏子借客人之口写出一世枭雄曹操文武全才,吟咏《短歌行》的一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