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 西楼子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

西楼子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意境的题目。这类题目首先要抓住意象,然后将意象合到一起构成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感情。提问方式主要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的提问很明确,一是“描写了什么景象”,一是“前两句从什么角度”,考生只要依据解题的步骤来思考即可。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海浪如云”是诗人眼中所见,北风吹起的“数声雷”是诗人耳中所闻,角度很明确,一是视觉,一为听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题目。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有: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本诗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后两句,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2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      谢:推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治中从事            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B.杨怀、高沛,璋名将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

C.先主当璋北征汉中      亲故多劝余长吏(《归去来兮辞》)

D.伐人之国以为欢        我决起飞,枪榆枋而止(《逍遥游》)

3.找出与“为流矢所中”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C.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

4.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供他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5分)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5分)(《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⑤⑥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叶嘉莹这位学者对于青少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学生和学者来说却十分熟悉,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B.专家除了为社员们传授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查验、采集土样,走进种植户家中,询问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粤港澳三地的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发展的“金桥”。

D.“北京APEC期间放假”的消息发布之后,迅速成为网络热点,面对如此“天降长假”,北京的小伙伴惊呼“幸福来得太突然”,感觉有点手忙脚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传统文化继承上,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应该积极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光彩。 

B.我倒希望你用你的才华写些对网络文化有益的文章,能陶冶心灵的那种,以你的才华,你大可以在这方面独行其是,因为你有资本。

C.他的散文不讲章法,不落窠臼,读了半天还不解其义,他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这是风格独创,领导散文创作的新潮流。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之作,不足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③百度91应用平台对于APP开发者最大的意义,就是将他们的产品展现给用户,       让产品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之上。

A.窜改   付梓   进而          B.篡改   涂鸦   从而

C.篡改   涂鸦   进而          D.窜改   付梓   从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