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1)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1)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小孩儿口没遮拦’,就结了案。”

黛玉话中的“他”指的是谁?宝玉所说‘小孩儿口没遮拦’指何事?因何事黛玉说“他”竟真是个好人?。

(2)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上头穿黄袍的”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简单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他”指宝钗。“小孩口没遮拦”指的是黛玉在行酒令是不小心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得句子一事。黛玉秋后犯嗽疾,宝钗多次探望并巧妙地劝解黛玉,让黛玉深受感动,因而说他“竟真是个好人”。 元春。(1分)【情节要点】元春省亲时,要当面考察宝玉的文才,叫宝玉为大观园中的馆舍题诗。(2分)宝钗帮宝玉改诗,宝玉称赞她“真可谓“一字师”了,并说:从此以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也不叫“姐姐”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本题选自文学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故事片段,答题时,根据材料提示,结合着原著内容复述。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黛玉来看宝玉,袭人不给开门,又看到宝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

B.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C.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许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

D.宝玉挨打,袭人向贾母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贾母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E.贾母率众人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张道士趁机为宝玉作媒。第二天,宝、黛为这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分析。(2分)

2.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七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乃谓俭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建德四年,诏曰:"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今还其妻子。"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曩(nǎng):先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平,以俭       元:开始

B以古今,无惭曩哲     方:比较

C州归附          举:发动

D是我之,非泉璨之罪      愆:过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3分)

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坦自罚,来警戒众人。

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

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3分)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3分)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且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分)(   

A.完璧                B.宁许以秦曲

C.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D.毕礼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