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不仅以善者为师,也以不善者为师,这体现了他“学无常师”的特点。

B.孟子说,子路这个人,别人告诉他的话如果是有错的,他就很高兴地给人指出来。

C.禹听到善言,就要对人拜谢,舜则是跟别人共享“善”,所以说舜超过了禹。

D.孟子认为,最大的善就是“与人为善”。

2.以上两个选段中都提到了“善”,它们有何异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1.B 2.孔子所说的“善”指思想品行高尚。孟子所说的“善”指说善言,行善事。但是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上也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说,与人为善,是指善意帮助别人。这与孟子所说的意思既密切相关又略为有所不同了。 【解析】 1.选B项。“别人告诉他的话如果是有错的”错误。原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思是子“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解题策略是:题型设计往往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要求判断正误。.设错点都是微小的细节。这类题目的错误选项,往往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些不正确的干扰表述。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解题策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取要点,借助中心句、文眼句;二是抽象说明,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三是综合归纳,;四是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两个选段中,孔子所说的“善”指思想品行高尚。孟子所说的“善”指说善言,行善事。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 《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依据刘姥姥所说的方法,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请简述。

2.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子夜》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家》

C.巴黎大瘟疫流行,弗罗洛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按要求完成后面的

漫感①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②,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间或

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3分)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吾侪小,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沙鸥翔集,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