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你以“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叙事要凸显真实感受,注重描写,写人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 字数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清晰。

 

参考例文: 故乡的唤鸭声 或许你陶醉于细雨落泥板那份声音的婉转与惆怅; 或许你迷恋于秋风扫落叶那份声音的霸气与彻底; 或许你赏心于微浪拍古船那份声音的厚重与底蕴; 但是,我却最爱故乡的唤鸭声,最爱那份淳朴的旋律与回忆…… 我是在一个充满诗意的水乡长大的,门前门后都是碧波荡漾的荷花塘。家家户户都响起了唤鸭声,唤鸭进笼。每在晚饭之前,奶奶往门口一站,对着鸭儿的天堂“咯咯,咯咯……”地唤起鸭子。这呼唤声,高低起伏,没有文字的修饰,舌头不停地在口腔翻动,幻化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那声音不似秦腔粗犷豪放,而似黄梅调婉转悠扬。而此时鸭儿却如同听了魔咒一般,再清澈的水,再肥嫩的鱼虾,也阻挡不了它们“回家”的脚步。有时,我会调皮地过去拽它们的毛,想逮住它们,但它们机灵地四处逃散。此时,奶奶便要我进屋,然后“咯咯,咯咯”地唤起鸭子,鸭儿们就又乖乖地回来了。我再出去时,奶奶已经逮住一只雪白的鸭,我抚摸着它那细软的额头,柔顺的绒毛。依稀记得袅袅炊烟下奶奶如银丝的鬓发。 然而家家户户一同唤鸭就不一样了。吃罢晚饭,平日寂静秀美的村庄一下响起了各家的唤鸭声,音调高低不同,此起彼伏。有尖细刺耳的嗓门,也有不紧不慢、舒缓的音色。东边的刚落,西边却又响起。有的拖着长音,余音袅袅,似与另一头的人打招呼。各种各样的唤鸭声在河畔、苇叶、家家户户传来传去。回音夹杂在一起,你却感受不到繁冗与喧闹。搬一把摇椅,靠在门口。晚风吹拂苇叶,波浪轻拍古船。闭上眼睛,聆听世界,我只想把时间和空间定格在那里,定格在这生我养我的美丽故乡。 漫长的学业让我离故乡越来越远。外面响起了知鸟的鸣叫,又是一年暑假来临。爷爷打来电话,问我回不回来,我分明听到爷爷渴盼的语气,但爸爸妈妈却让我留下来学习。突然,电话那头传来那无比熟悉的音律,勾起了我那童年最纯真的记忆:荷花塘、古船、鸭儿们,还有那垂老的奶奶。电话那头奶奶的呼唤,令我幡然醒悟。我就像一只在水塘里嬉戏而忘记回家的鸭儿——不要再迷恋清澈的水和肥嫩的鱼虾,不要让唤鸭人为你而着急。我应该回家了。 于是,我踏上了归乡的列车。傍晚,点点斜阳,洒下余晖,将寂静的山村映照得温暖而又敞亮。荷塘旁,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和着一阵阵唤鸭声,绘成一幅最牵动人心的画面。 文章以“故乡的唤鸭声”为题,点明写作对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拟题巧妙。文章主体部分对唤鸭声的描写生动细致。文章叙事简洁,抒情含蓄深沉。结尾的描写既呼应前文,又巧妙点题,深化主题,含蓄隽永。 【解析】 试题分析:千万种声音中,能触动内心世界的,必定是使我感受最深的声音。这道题立意不难,任何一种或几种声音,只要与“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相关就行,从正、反、实、虚各个角度立意均可。1、 捕捉材料中信息(关键词)的限制:今天、声音、一种、牵动你内心深处的、你审题的关键词是“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声音”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牵动”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牵动你内心深处”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等等。文章重在表达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怎样牵动。整篇文章应表达对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情。2、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这些声音里,哪些是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这些声音凭着什么特点,又是怎样让你动了真情,感受至深?从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等角度由实到虚;从人的角度社会的呼吁角度,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角度,写出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3、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声音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声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为其添加新闻标题。不超过14字(2分)

10月10日,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举行揭牌仪式,副市长赵静、厦漳两地教育局及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由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与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联合创办,是一项造福当地百姓的利民工程。该校位于漳州台商投资中心城区,按省一级达标校标准建设,学校占地面积1867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可开办108个教学班,容纳学生5400人,可为2000名学生和250名教师提供住宿。

标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1个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前一句相同或相近,并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一气呵成。(2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康河桥边作别西天云彩的多情游子橘子洲头追问大地主宰的热血青年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富盛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高悬,人头cn动、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接。这条全长约3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1)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应改为       (1分)

(3)在文中处是病句,请改正__                                     ___ (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是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1.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最终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2.《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3分)

答: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试选取其中的两种手法,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越国以             鄙:把……作为边邑

B.君图之               唯:表示希望

C.天灾流行,国家        代:世代

D.已而其地约            倍:通“背”,违背

2.下列烛之武的劝辞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于离间秦、晋关系的一组是(2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佚之狐比烛之武厉害。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翻译:                                                                     

⑵秦师深矣,奈何?(3分)

翻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