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秋的气魄 【日】丰岛与志雄 陈德文 译 ①提起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秋的气魄

【日】丰岛与志雄    陈德文

①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②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的照射着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③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④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⑤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①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⑥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⑦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②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⑧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识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⑨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⑩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

⑾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

1.请结合全文回答,秋具有怎样的气魄?(4分)

2.作者在写“秋”的同时,还写了“红叶”“阳光”“微风”等景物,请简要分析画线②句的作用。(5分)

3.文中第⑥段说“秋是寂寞的”,而第⑩段又说“秋才不是寂寞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真实,震颤,专注。或: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静谧、澄净的剥脱,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不依附于外皮,明暗清晰。)。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不轻浮卑俗,心灵回归)(答对一个方面给1分,答对3个方面给满分) 2.语句运用衬托手法,明写日光锐利、澄澈,实则写出了秋的真实的气魄。(手法2分,概括日光的特点2分,概括秋的气魄1分) 3.“秋是寂寞的”是指秋剥光外皮时的无所凭依的苦寂;“秋才不是寂寞的”是指秋对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并且专注,能从中尝到真味。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分别从外表及内涵两个层次解读秋。(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变型题,即考查赏析物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描写秋的语句或者议论性、描述性的语句概括作答,修饰性的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例如,第二段“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可直接提取作答;第6段,“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可直接提取“真实”作答;第9段,“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可直接提取“震颤”来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或情感、衬托作用、为下午做铺垫等。文中画线语句描述了日光的特点,而从下文“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 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可知,此处写日光锐利、澄澈是为了衬托出秋真实的气魄。因此起着衬托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根据这两处语句所在的语段内容,并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来分析其不同的含义,然后再比较分析作答。前者可联系“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分析作答;后者可联系“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分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壹零年代:公民精神Beta版觉醒

李晓亮

时间轮渡,历史罗盘,从未止息。不觉间,新的轮回已然开启。当您听到《RAP2010:中国控》:“悟本走下神坛,老总倡导裸捐。僵尸批判社会,关了天上人间。高管学历造假,国美股东相煎。日记毁了局长,足协拖出贪官……”或许要会心一笑。不管给力与否,2010年围观期满,观众顺势进入下一单元。

壹零年即将过去,壹零年代才刚刚开始——欢迎步入壹零年代。

不妨再入时光隧道,把2010栏杆拍遍:打假斗士方舟子,单挑一群造假犯。超级丹,大满贯;三国杀,正在线。植物大战僵尸,钉子户恶斗拆迁办。巴比赴华搞夜宴,全民热衷办慈善;民航反腐、足坛打黑、全国扫黄,都很给力;李一悟本小月月,唐骏德纲周立波,皆为浮云。三令五申撤销驻京办,撤来撤去全成驻京饭店;《子弹》乱飞,《江湖》《孤儿》大战;曹操墓、日记门、叫春门、兽兽门,惨遭围观……

舟曲、玉树、王家岭,伊春空难、南平杀童案、新疆踩踏、上海大火等年度悲情,也“震”痛中国。所幸我们没被灾难击倒,没过度沉溺悲恸,而是痛定思痛,在反思与进步中补偿在灾难中所失。婆娑泪水中,我们看到民族精神的守望相助,公民精神的实质成长,让社会发展渐次成型。

中国GDP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全民幸福感却并未与之匹配。一幅“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道出人民日益增长的智慧与某些官员执政水平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画着白圈的斗大“拆”字,轰鸣的醉驾飙车马达声,“恨爹不成刚”的吊诡心理,房价调控“不调不知道,一调一涨吓一跳”都是不容回避的命题。

这些都有待调整经济结构,重建行政伦理,并以更优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起坚实的民生之网,纳入每一个国民。民众幸福指数和宏观经济实体步调一致,才能和谐共振。商务部曾斥资打造30秒中国形象广告,是为助推中国软实力,其实中国早已站在舞台中央,只要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有切实保障,就是最好的国家形象。

新世纪已走过10年。我们曾偷懒地贴过年代标签:如沉稳六零,坚毅七零,茫然八零,叛逆九零,那零零呢?或许你还没想好,而壹零年代转瞬即至。

无论贴什么标签,都不是故意神化。因为他们和你我一样,一样有彷徨犹豫,一样需勇气担当。但壹零旅程已经开启,无可逃避。只要愿意,我们可以把个人生涯和历史嬗变、时代进步融汇到一起。致力参与推动中国文明进程,那就是你的光荣之路。历经五千年古文明和三十载大变局,站在壹零年代节点上,如何成为一个“风范大国民”?

而提炼一下近年媒体的阐释,可以“公约”出如此群像:他们既拥抱物质,又体认精神,现实但有梦想,张扬个性又谦逊尽责;极富激情、创造力,又尊重既有规则和秩序;仁爱而不软弱;勇毅却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包容之可贵。

这也是网络时代的公民特质。围观改变中国,微博聚合的“微革命”,已让互联网开放精神渗入国人气质。壹零年代的公民精神“Beta版”也已觉醒,这样的公民群体,才当得起中国之名,才应成为壹零年代的标签。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悟本走下神坛,老总倡导裸捐。僵尸批判社会,关了天上人间。高管学历造假,国美股东相煎。日记毁了局长,足协拖出贪官等等这些新闻事件都发生在10年度,不管给力与否,或许都使人要会心一笑。

B.新世纪已走过10年。我们曾偷懒地给四个年代的人贴过标签。但零零年、一零年都没有贴过标签。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想给10年贴上一个标签。

C.商务部曾斥资打造30秒中国形象广告,助推中国软实力,这样使中国能够站在舞台中央。

D.中国GDP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但是全民幸福感并未与之匹配。还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智慧与某些官员执政水平之间的矛盾;还存在“房价调控不灵”等问题。

E.舟曲、玉树、王家岭,伊春空难、南平杀童案、新疆踩踏、上海大火等年度悲情“震”痛中国。所幸我们没被灾难击倒,经历沉溺悲恸,痛定思痛,在反思与进步中挽回了灾难中的经济损失。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了很多尚未进入词典的网络词语,如“微博”“围观”“给力”“八卦”等等。

B.“给力”一词尚没有进入词典,根据网上流传的含义,大约有“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有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意思。

C.壹零年代的标签应该是“风范”,他们既拥抱物质,又体认精神,现实但有梦想,张扬个性又谦逊尽责;极富激情、创造力,又尊重既有规则和秩序;仁爱而不软弱;勇毅却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包容之可贵。

D.作者认为围观改变中国,微博聚合的“微革命”,已让互联网开放精神渗入国人气质。壹零年代的公民群体当得起中国之名,公民精神“Beta版”应成为壹零年代的标签。

3.你认为具备怎样的特质才能成为“风范大国民”呢?(4分)

4.你是“八零”还是“九零”?你同意文章给你这代人贴的标签吗?举例说说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无名氏

镇日①无心扫②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注:①镇日:宋代口语,整日。②扫:画。

1.试赏析第一、二两句“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3分)

2.结合全词简析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泽乃西入秦                西:向西

B.秦王必君而夺君之位      困:使……窘迫、困窘

C.虽死无所                恨:忌恨、怀恨

D.昭王新蔡泽              说;听说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其卒然亦可愿【】        ②【】延入生,为上客      ③与语,大说【】,拜为客卿

A.①与 ②乃 ③之    B.①也 ②乃  ③其   C.①与 ②以 ③其    D.①也 ②以 ③之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B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C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D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4分)

(2)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

(3)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②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

③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

④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

⑤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

⑥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                

A. 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④①③⑤⑥②    D.③⑤④①⑥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