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足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新政      沮:阻止

D.今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3分)(   )

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勣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2)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1.B 2.A 3.D 4.(1) 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2) 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使者不能夺”的“夺”使之改变的意思。“三年可以夺帅,不可夺其志”的“夺”也是这种用法。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徐勣刚直守正。(2)为民谋利(4)为修史书提建议(5)侍奉君王这几句都不是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性格。所以选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提出异议”在文中并没有具体指明是蔡京。“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这句的“或”作代词,是“有的人”的意思,这也就是说这个异议是有的人提出的,至于是谁,文章没有交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句“易”是“改变”的意思,(2)句“尢为帝所重”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至”是“得到”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译文: 徐勣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推举他为进士,选任他做桂州教授。朝廷发兵讨伐交趾,转运使发公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应当服役的人大多逃避,抓了一千多人,使者让徐勣杖责他们,徐勣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一并弹劾徐勣,徐勣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舒亶听说他的声名,要凭借御史的身份推荐(他),徐勣厌恶舒亶的为人,就推辞不答应。他担任通州通判时,靠近海的地方有个堤坝,废弃已久没有治理,百姓每年都遭受海水泛滥之苦,徐勣亲自督促士兵修筑海堤,堤坝修成后,百姓依靠它获利,徽宗即位,徐勣升职做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当时绍圣的党羽还在朝中,人们都怀有不同的想法,来阻止新政的实施,皇上对徐勣说:“我每次听大臣应对问话,不是欺骗就是谄媚,只是徐勣耿直,正是我依赖的。”于是下诏让徐勣与蔡京共同校对《五朝宝训》,徐勣不肯同蔡京合作,就坚持推辞。后升职翰林学士,国史很久都没修完,徐勣说:“《神宗正史》,现在已经修改五次了,还没能成书。大概因为元祜、绍圣这些史官好恶不相同,范祖禹等人专门负责司马光收藏的一些记事,蔡京兄弟纯粹用王安石《日录》,各执一词,所以议论纷纷。当时的辅相之家,每家都藏有记录,怎么能够说没有呢?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考修订对错之处,才能修成国史。”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徐勣草拟诏书告诫史官,让他们尽心去收集,不要让史实失真。徐勣与何执中共同在宫中侍奉皇上,蔡京凭借自己是老官僚,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徐勣)请求回家探望亲人的病情,有人说翰林学士中没有外出的规定,皇帝说:“徐勣请求回去,不是离开朝廷,怎么是他轻易改变这个规定呢!”大观三年,徐勣担任太平州知府。皇上召他进见,他极力陈述先行的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皇上说:“是因为资财不足的缘故啊。” 徐勣回答道:“获得钱财要有道,打理钱财时要讲义,花费钱财要得法,现在国家资财不足,陛下可召令全国有关官员,推广宣讲并亲力推行它。”皇上说:“不见你很久了,今日才听到好的建议。”蔡京从钱塘被召还,用隐晦的话语打动他说:“你的功劳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经是丞相了。” 徐勣笑着说:“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呢?”蔡京很惭愧无言以对,徐勣最终也没有再被重用。后因病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徐勣耿介正直,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人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

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学家的描述来窥探一下。

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亿种颜色! 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

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

但是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兴奋和热烈,有人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

(摘自《大科技》2012年12期)  

1.下面关于“四色视者”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色视者对色彩高度敏感,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而这种能力是普通人群中三色视者望尘莫及的。

B.四色视者能说出不同河流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借助的是他们在大脑中将颜色等级多次叠加后形成的色差辨别能力。

C.四色视者能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是他们视网膜某个区域比普通人多出了一类感光细胞。

D.四色视者都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基因中拥有的两条x染色体上,具有能控制红绿视锥的细胞。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普通人的感光器官分别能感知蓝、绿、红三类色彩,每种分辨100个颜色等级,这些颜色等级又能让人们分辨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色彩。

B.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色视觉与人类的四色视觉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第四种色位所处的光区不同。

C.由于三色视者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相对于四色视者就是色盲,但他们在可见光区,仍可辨识1亿种色彩。

D.一般情况下,三色视者难以分辨颜色比较接近的油漆作品,但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其中掺杂了不同颜色。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能看到各种景物和颜色,这都不只是靠眼睛来接收的信息,还有每个人各自心底的感受和记忆。

B.尽管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词语来分享彼此对颜色的感受,但同样的景色在每个人眼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C.我们看到的颜色之所以存在不同,客观上,是每个人个体视觉能力的不同,主观上,是我们的感受各异。

D.无论三色视者还是四色视者,对同样的颜色和景物产生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相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4月,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货车被一百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双方同时报警。经警方和卫生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消毒、免疫等证明,僵持15小时后,这些狗被一家公司和基金会出资10万元买下并暂时救助。

此事一经“新浪”报道热炒,一场关于“爱狗与爱心”的讨论在400余万网友中展开,著名导演陆川更是因为一句“救人不敢出头,救狗争先恐后”的微博评论被网友批评没有“爱心”进而引发微博口水战。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5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析】
_________,
_________。依此类推,_________,“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