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日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B.最近网络盛传,新疆伊犁记者遇袭案的受害人——《北疆晨报》的一名记者仍在医院抢救,该记者是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报社一位高层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D.《赵氏孤儿》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高扬正义之大旗,感人至深,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切忌”已经表示否定,后面不能再用“不要”;B项,表意不明,“此”既可以指遇袭记者在医院抢救,也可指记者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C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与“完善”搭配。辨析病句的十个看点:一、看两面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往往就在两面词上,句子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这类词;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该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二、看代词,病句试题中,如出现代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看清代词指代的对象。三、看介词,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易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因此我们要看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四、看否定词,很多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否定词,而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五、看并列词语,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出现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法具有多义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误解。七、看关联词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有的搭配不当,有的位置不当,有的强加关联词语,有的不合语境等。八、看数量短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出现在数量短语上,如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却用了倍数;约数后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却有;修饰不当,或前后矛盾等。 九、看多层定语或状语,当句字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往往造成语序不当或产生歧义。十、看副词,有副词修饰强调的句子,应该审查是否有不合逻辑和语意重复的毛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将美国和中国往一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的力量。

B.《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揭晓,杭州房价名列前茅,新房均价达25 840/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北京以22 310元/平方米紧随其后,上海19 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

C.江苏慈善家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或个人捐钱捐物,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做公益,而且还引领社会力量做慈善,确实无可厚非

D.这支新组建的少年足球队有20名队员,每天的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会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美滋滋   常年累月   大展宏图   未雨绸缪

B.拉拉队   融会贯通   到处传诵   牙牙学语

C.照像机   委曲求全   要言不烦   纷至踏来

D.金钢钻   世外桃源   以逸待劳   出奇致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xiāo)勇   (mā)布    (zhuó)木鸟   (yū)短叹

B.信(jiān)  (yǔ)偻    ( guā)呱叫    柳荫(zā)地

C.(chán)让   下(zài)   ( guàn)名权 不容置(huì)

D.脸(jiá)  (shè)足   (yīng)届生   剑拔(nǔ)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海固少年

季栋梁

    前不久,与朋友有约,走了一趟西海固。那是夏日,干旱正无情地折磨着这块土地。车窗两边的土地上罩着一层薄薄的蝉翼般透明的浅绿,看不到农人,甚至看不到牛羊,看久了就感到沉重与沧桑。有几声花儿吼过来,也是干涩僵直。

   车到黑城附近,路上忽然横出一个人来,他站在路中央,扬起的手臂如展开的鹰翼一般,使劲地摇动着,那架势很有剪径者的气派,仿佛在说:停!只有停,否则休想过去。

车停了,挡车人走上来时我才看清是一个少年。他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提包,上面有许多油渍。一双老式的褐色牛皮鞋很笨重地套在夏天的脚上,穿一件单衫,上面印有一只展翅的老鹰,下身穿一件已经很旧很破很脏的牛仔裤。

    司机显然给他挡车的姿势惹火了,恶恶地说不要命了,挡车有这样挡的?

那少年瞪着一双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司机,司机终究有些不想惹事,他一定是怯于少年那目光,便不再言语。车启动了,少年依然站在那里盯着司机看,许久,这才向着座位走了过来。他扫视着车上,不回避这车上任何一双眼睛。他的目光甚至带有挑衅的意味。他走到了我的旁边,将包放到了行李架上,然后盯着我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直到我本能地将屁股往里挪挪,他才坐了下来。

    我对他没有什么恶感,甚至喜欢他坐到我的旁边来,只是有点不习惯他看人时的眼神。他坐了下来,坐得有些僵硬,给人的感觉是一块石头落在了座位上。他摸出一支烟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悠悠地吐出来。他吸烟的姿势十分的老练而潇洒,应该至少有三年的烟龄了吧。那是一种低价烟,烟味很是呛人。

    他吸着烟,那神情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思考,他的眼睛确实放射着鹰眼的光芒。“少年心事当拿云”,如此贴近,如此深刻,是谁的诗句我记不清了,但这句诗我却牢牢记着,因为我曾经年少过,而且这句诗也是在少年时期读的,此时此刻面对他,我又想起了这句诗。

    我很想与他对话,他让我看到了我少年时期的影子,然而,他显然没有要和我对话的意思,他甚至坐下后连看我一眼都不曾有过,两眼只是一味地注视着前方——漫漫长路,仿佛我以及车上所有的人都不存在一样。

    他吸完了那支烟,连过滤嘴的味儿都吸出来了。我掏出烟来递给他一支,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接过烟拿到鼻子上嗅了嗅,这才对我笑笑,十分的真诚。

我替他点了,自己也点了一支,这才问道:“今年多大了?”

“十六!”

   “要出远门么?”

   “出去闯闯!”

   “怎么一个人出去?”

“一个人出去不好么?”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连点头或摇头的动作都做不出来。

  他看看我又说:“一群人出去有啥意思,唧唧喳喳地像一群麻雀。”

   我说:“去省城么?”

   他摇摇头说:“省城有啥意思,太小太穷。”

   我有些惊讶于他的这种说法,便问:“那你要去哪里?”

   他甩了一下头上的长发说:“去南边,深圳、海南、云南……那边才有闯头!”

    我笑笑问:“你知道深圳、海南、云南在哪里么?”

   他说:“在南边。”

  我说:“南边是很大的。”

   他吐出一个烟圈来说:“这我知道,它有美国大么?说个不怕你笑话的话,美国我也找得到!”

  我笑了,他说:“你不信?”

   我点点头说:“我信。”

他就笑了。

我说:“那地方是有钱,可那地方的钱不好挣。”

    他说:“钱多的地方不好挣也总比在钱少的地方好挣要强得多。”停了一下他又说:“那地方有钱的人很多,可谁一开始就是有钱的呢?”

   看着少年,这个因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而充满自信与希望的少年,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

我要下车了,我想对他说几句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车上正放着《祝你平安》。我想权且作为我对他的临别的赠言吧。

    下车时,我掏出剩下的半包烟想递给他,可想到他还是个孩子,不应该吸烟的。我又装了进去,握握他的手,他的手虽然稚嫩,但憨实有劲。

    车扬起一道灰尘,向着远方奔驰而去。

(本文有删改)

【注】 ①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②少年心事当拿云:言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拿云:高举入云。

1.文章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2.西海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又是怎样来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一句中的更深刻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4.少年心事当拿云,相信少年的你也曾经读过这方面的文章,也曾经有过如西海固少年般的想法甚至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成长感悟。(7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4)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7)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