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宋)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宋)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子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浮巧,然其为,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人所信也。今可谓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题目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秀才西来,书    辱:承蒙,谦辞

  B.不暇师穷经        就:跟随

  C.然其为            功:功名

  D.今可谓矣          困:窘迫

【题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游从相爱之私/良吏亦多脱人于死为功

  B.然言出罪至 / 此竹数尺耳,有万尺之势

  C.徘徊不敢出所为者/自啮:“莫是梦否?”

  D.其言不人所信也 / 苍苍者或化而

【题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B.作者对时文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D.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1.C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该句话可译成: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可见,此处,功应是“成功”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可采用比较分析和排除法。A项中“以”不同,前者是连词,因为,后者是介词,凭借,B项“而”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 C项“其”,都是代词,代指自己的;D项中“为”不同,前者表被动,后者是动词,成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题干中“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原文不存在,属于无中生有。故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书(送给我),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绝交往,但是您又送给我信。为什么(您)这样殷勤呢!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似乎有超越过往听闻(之嫌)。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相关部门(任职),为作诗写赋而学习,以之备战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孤苦贫穷,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空闲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来(全面)学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但是相关部门过采,多次因为先生夸赞读书人。等到中进士以来,从以前所写文章的不足来适合有司的举荐并且担当长者的了解,这才大大改进了我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语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学业成但是身心受辱,为彼就能获誉,为此就要受祸,这就是明显的后效。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欢但勉强去写文章,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乐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 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申敕(命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大改变。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西汉东汉)的文风了。先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说那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惭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以粝报,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愕窒不敢与    接:接触

B.舆从也        仇:怨恨

C.不岁月       次:排列

D.犹雕虫        事:从事

2.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遥思往事,忆即

A.李牧连

B.盛以锦囊,负而

C.予我千金,吾

D.必手足,置老监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报,对往昔的追忆更像是无奈的梦呓。

B.作者所写的《陶庵梦忆》,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不同于以往年谱、志林,寄托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C.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D.作者对话陵脚夫“失足破其瓮”,痴念“得其梦便好”的想法持批评态度,而对寒士乡试中式的不易却抱有深深的同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这次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C.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D.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解决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监管    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改革法律为服务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曹操高陵的发现,     了古代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的八年多的努力,这项工程终于于日前   

A.不利  验证  告成    B.不利  印证  告罄

C.不力  验证  告罄    D.不力  印证  告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遥望    隔膜    聒噪    儒子可教

B.促消    桅杆    荡漾    抚今追昔

C.弊端    凯旋    溺水    抱薪救火

D.砚台    积贼    痼疾    衔哀致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贬(zé)    (gù)    (yǒu)向   不羁(guǐ)刻

B.()晒    (jī)    (sì)     不省所(kù)

C.岩(fēi)    (kuì)探    (jiàn)   (hōng)然中开

D.()曲    (shū)忽    尚(xiǎng) 东临(jié)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