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字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

下面文字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 字。(4分)

(1)某月某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该同学。

(2)某月某日上课迟到20 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党秩序。

(3)某月某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材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某月某日在”校园文化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某月某日上课迟到5 分钟。

 

示例: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一点素养,你就是最棒的。(根据实际指出优点,2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写评价报告,一般来说,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引导学生振作精神,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为学生解除心理压力。因此应重在表扬优点,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同时也要委婉地指出缺点,建议学生改正。本题所供材料中3、4两点是优点,可作为重点鼓励的内容;1、2、5三点是缺点,应委婉指出,并建议学生改正,另外本题还要注意字数限制。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篱笆青青(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11)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12)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描写的几种篱笆各有特点。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2.请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3.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6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请探究其深刻含义及作用。 (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句)(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兮辞》)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6)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7)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且二君之论不务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 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坏堤防、陵谷  包:淹没

B而成俗      比:勾结

C观其激作相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        犯 :冲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李膺、杜密、范滂、张俭党    臣以为布衣交尚不相欺

B因其入而导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C臣闻事有若缓其变甚急者      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

D矫拂世俗之弊              具沛公言报项王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