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照示例,在备选汉字里任选两个加以“拆析”,写出有意味的话。(4分)
示例:忌——心中只有自己是人之大忌。
备选汉字:舒、智、债
下面是分别根据两位名人的事迹拟写的两副对联中的一联,请根据括号中提示的两位名人的事迹分别拟写出下联和上联。(4分)
(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
下联: (鲁迅)
(2)上联: (达尔文)
下联:绘就社会变革蓝图 (马克思)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
每当黄昏临时。我便独自一个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在湛蓝的苍穹中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①。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凉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头在哪,我只听说它发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②,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样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③,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④。
[注]流中:地名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将抒情、议论寓于叙述、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既富有形象的生动性又富有说理的深刻性,是一篇类似于《荷塘月色》的抒情散文。
B.本文第三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排比、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冷水河细、清、静、荒凉的特征,为后文作者探寻河流的归宿并引出对流浪的感悟作铺垫。
C.本文把空间上的流浪行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层面,由对水的自由奔流的咏叹,引申出人生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了题旨,使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D.结尾句中“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感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真谛。
2.如何理解③句的含义?(6分)
3.找出全文中与②句相呼应的句子。(5分)
4.①、④两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简要分析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说“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⑴人生如梦, 。
⑵回首向萧瑟处,归去, 。
⑶楚天千里清秋, 。
⑷舞榭歌台, 。
⑸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⑻念去去,千里烟波,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请具体分析 “云鸠拖雨过江皋”一句的画意美。(3分)
2.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让者,颎川人;赵忠者,安平人也。少皆给事者中,桓帝时为小黄门。忠以与诛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西园。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喧赫。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轝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明年,南宫灾。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黄门常侍辄令谴呵不中者,因强折贱买,十分雇一,因复货之于宦官。复不为即受,材木遂至腐积,宫室连年不成。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中使”。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有钱不毕者,或至自杀。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时,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减责三百万。直被诏,怅然曰:“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辞疾,不听,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即吞药自杀。书奏,帝为暂绝修宫钱。
六年,帝崩。中军校尉袁绍说大将军何进,令诛中官以悦天下。谋泄,让、忠等因进入省,遂共杀进。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河而死。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 除:被除掉
B.奴咸德之 德:感激
C.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谐价:商定价格
D.交通货赂,威形喧赫 交通:结交
2.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强折贱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少皆给事者中/皆争以珍玩赂之
C.帝为暂绝修宫钱/为民父母
D. 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为安抚天下,劝说何进清除宦官,张让、赵忠利用何进外出的机会杀死了他;后张让劫持献帝欲自保,最终事败身死。
B. 张让、赵忠加官进爵之后,与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勾结;曹节死后,赵忠更是进一步掌握了西园大权。
C.张让等人蛊惑君王增收税赋修建受灾的南宫,各级官员趁机谋取私利,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卖官之风盛行。
D. 孟佗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倾尽家产结交张让的家奴,最终得到机会攀附张让,通过贿赂获得了刺史之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3分)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梦 一 道 士 羽 衣 蹁 跹 过 临 皋 之 下 揖 予 而 言 曰 赤 壁 之 游 乐 乎 问 其 姓 名 俯 而 不 答 (《后赤壁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