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2分) 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 2.情感上重迭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字词上重迭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迭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迭,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重迭中有变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手法,学生答出诗歌重迭处得2分,变化处得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两首诗歌中“惜取少年时”“ 直须折”“ 空折枝”“ 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角度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该题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先描述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诗句进行分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与“得即高歌”;富于变化,如“明日愁来明日愁”是对“失即休”的进一步阐释性的变化。若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运用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只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固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宠    殊:特别。

B.垂既位,拜为皇后    僭:超越本分。

C.妾未见昌之美    克:克制。

D.若燕未终,其在王乎    祚:福运。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杜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来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文化纵横》2013年2月)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两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虽快时期。

B.强大的实力、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及其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使得西方礼仪基本可通行当今国际。

C.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一个社会如果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保护中国传统礼仪及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的话题,认识到二者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B.拿西方礼仪取代我们的传统礼仪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是中西礼仪融合过程中国人盲目热衷于西方而陷入的两个误区。

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

D.当前,中国已经能够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建立适合本民族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指日可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这些青年丧失了民族自尊,淹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B.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

C.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礼仪文化,我们的礼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有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薄养厚葬》,针对此现象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观点鲜明,不少于8个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公益广告词: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6分)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①    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雾的主要成分是水,         。而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人类污染物排放是出现严重雾霾的“主谋”,它导致大气自净能力衰减。   ③    ,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