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学曾经被人称作感觉学。在我们中国人的感觉中,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学曾经被人称作感觉学。在我们中国人的感觉中,一切美的东西似乎都可以用一个“和”字来加以统摄。光色的柔和,滋味的软和,声音的谐和,气味的清和,环境的温和等等,举凡视、味、听、嗅、触诸觉,皆以和为美。“和”就是美,这是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意绪。“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孟浩然《听郑五倍弹琴》)。“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无论艺术鉴赏,抑或居家行旅,皆追求“和”与“谐”的境界。

远溯历史,老子、孔子所处的时代,即已具备着以“和”为美的观念。那真可说是一个和美的音乐的世纪!著名的音乐家伯牙、师旷、师涓都出现在那个年代。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启用乐队,演奏多种乐章。孔子所在的鲁国,演奏古乐的水平似乎还特别的高,以致季札赏乐成为艺术史上的盛事。那一年,孔夫子年方八岁。在那种弥漫着音乐气氛的环境中,老子、孔子都必然受到艺术的熏染。所以,老子的著作中会有“音声相和”的提法,孔子更不用说,他称得上是一位音乐家。据史书记载,孔子曾师事师襄学琴。又由于他从小接受民间音乐的濡染,故而其音乐素养相当的深厚,既能鉴赏,又会演奏。孔子所处的时代对于音乐的观念,一直强调着“和”。如《左传》和《国语》都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21年左右周景王准备铸造无射之钟的故事。是时,周景王向乐官州鸠询问关于铸钟之事。州鸠回答说,“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国语·周语下》);“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这位乐官以及景王的卿士单穆公等人皆从“耳之察,和也”的观点出发,不赞成铸造“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的大钟。可周景王就是不听劝阻,依然铸制大钟,以致没过几年就蔫然谢世。

由乐和,渐渐而伸延为政和、民和、人和,一直到今朝的“和和美美”,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人伦关系的理想,不能不说明,我们的艺术哲学的观念与生命哲学的观念是多么的紧相契合。“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尧典》)。既和且谐,我们的艺术美学的旗帜,就是我们人民心灵的旗帜,这是值得世人为之欣羡的一种民族心态。                             

(选自邓牛顿《中华美学感悟录·中和篇》)

1.下列关于“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体现在人的视、味、听、嗅、触各种感觉之中,光色的柔和,滋味的软和,声音的谐和,气味

的清和,环境的温和等都给人以美感。

B.“和”就是美,这是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意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的 “外适内

和,体宁心恬”,是居家行旅的“和”。

C.以“和”为美的观念由来已久,远溯历史,老子、孔子所处的时代即已具备,这一时期出现了伯牙、

师旷等著名的音乐家及和美的音乐。

D.为了体现“和”这一音乐理念,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启用乐队,演奏多种乐章,其中孔子所在

的鲁国演奏古乐的水平似乎特别的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意绪是以“和”为美,孟浩然《听郑五倍弹琴》中的鉴赏诗句“予

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也不例外。

B.孔子懂音乐,他曾师事师襄学琴,又由于他从小接受民间音乐的濡染,故而其音乐素养相当深厚,

既能鉴赏,又会演奏,并一直强调“和”的音乐观念。

C.《国语》中记载的乐官州鸠回答周景王询问关于铸钟之事时说的“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

乐,律以平声”,将音乐的“和”与政治联系到了一起。

D.“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是从音乐的角度讲“和”;“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

则是从“和”可以产生的心理作用的角度讲“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启用乐队,演奏多种乐章,其中鲁国演奏古乐的水平似乎还特别的高,这就为

孔子等人受到艺术的熏染提供了客观条件。

B.周景王铸制大钟,以致没过几年就蔫然谢世,正说明了乐官州鸠以及景王的卿士单穆公等人“耳之

察,和也”的观点,认为周景王不适合铸钟。   

C.人们对“和”的认识,由乐和,到政和、民和、人和,再到今朝的“和和美美”,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人

伦关系的理想,是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的。

D.既和且谐,作为值得世人为之欣羡的一种民族心态,可以说从《尚书·尧典》“声依咏,律和声,八

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话语中就有所体现了。

 

1.D 2.B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D.说“为了体现‘和’这一音乐理念”,“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启用乐队,演奏多种乐章”,强加因果,而且于文无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B.理解不当。文章中提到的是“孔子所处的时代,即已具备着以‘和’为美的观念”、“孔子所处的时代关于音乐的观念,一直强调着‘和’”,而没有直接说孔子“一直强调‘和’的音乐观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B.“认为周景王不适合铸钟”的分析有误,是周景王铸制的大钟“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所以才产生了不好的结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读完这首诗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采的看法?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结合你的人生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题意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例句:总有乌云屏蔽天空,那一缕穿透云缝的阳光,就像那迟迟到来的正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羽)部下有骑马跟从的壮士八百多人,当夜突围从南面冲出,驰马逃跑。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百姓)早早地煮蚕茧就能抽取蚕丝,早早地纺织就能得到线,用文字来(教)小孩,使鸡和猪快点长成。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来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D.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不是(树木)有能力变硕大和茂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以地秦               下而从六国破之故

B种树               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C 智勇多于所溺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

D 不知何名             燕赵之君,有远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胸中容不得尘埃

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