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4分) 处 分 汤其光 夏季的雨是头急脾气的驴,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4分)

处  分

汤其光

夏季的雨是头急脾气的驴,说下就下。这不,刘庄村因为背靠河,两三场大雨过后便漂了起来,整个村泡在了水里,把村委会主任张大保忙得够呛,又是组织群众清除田里积水,又是日夜带领民兵巡视河堤。一场雨使他瘦了整整一圈。

现在天总算有些放晴,虽然太阳在暗灰色的云里穿来穿去,有点无精打采,张大保见了还是高兴得恨不能飞上天亲它一口。心里绷紧的弦一松,困意便袭来,他正恍惚着往家里走,准备回去好好睡上一觉时,村文书急匆匆找到他,说镇政府让赶紧统计下被雨淋塌的房子报上去。张大保就冲文书摆摆手,有点不耐烦地说:“咱村倒房的不就张老三的两间吗?前天人还是咱俩背到村委会的呢。你还请示个啥,报上去就是了。”

张大保想起前天转移张老三的事就有点心惊肉跳,庆幸自己去得及时,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张老三是村里没儿没女的五保户,当初还不是五保户的时候因为贫穷,盖房子时能省就省。房子历经这几年的风雨考验后,早就和张老三本人一样疾病缠身了。前天,张大保在组织群众清除田间积水时,心里老感到还有一件什么事没有做,还是文书无意提醒了他。等他跑到张老三家一看,房子在大雨中变了形,墙体正向一边倾斜。“摇摇欲坠”这个词当时在张大保脑子里一闪而过。他和文书二话不说,冲进屋里背起张老三就走,直到在村委会把他安置好后,俩人的心还在狂跳呢。

见主任不满,村文书不知怎么有些委屈,哭丧着脸比划着说:“可是……他的房子并没有倒啊,还是那要倒不倒的老样子,也只能算是危房,与这次上报倒房户的条件不符,没法上报啊!”

“竟然还没有倒?真奇了怪啦!走,瞧瞧去。”张大保惊诧万分,一脸不解。

到地方一看,真跟文书说的一样,房子还歪歪斜斜地竖在那儿,像是正拼尽最后一口力气准备与大雨继续搏斗,张大保重重地叹口气,问文书:“这还不算倒房?”

“不算,这次规定房体被淋受损或倒塌才算。这只能算危房,标准是不一样的。”文书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该死的房子,怎么就不倒呢?怎么……怎么就不倒呢?”张大保急了,自言自语反复地说。因为房子不倒就没法上报,不上报哪来的补助,没有补助房子就不能重新盖。张大保越想越急,走到房子旁,看着欲倒的房子气不打一处来,抬脚向房子就是一脚:“你怎么就不倒呢?”

房子“轰”地发出声闷响,倒了。张大保和村文书愣了片刻,相互对视一眼,不知为什么反而同时长出了一口气。

过了几天,镇倒房验收组来村里验收了张老三的倒房。又过了半个来月,张老三搬进了新房。就在张老三搬进新房的当天,镇纪委接到举报,下来了调查组,说村主任、文书在上报倒房时弄虚作假,人为地把房子推倒。调查组找到张大保,张大保承认踢过一脚,还说了不关文书事,并在询问笔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写了检查。既然举报基本属实,张大保很快便挨了个党内警告处分。处理文件下达后,张大保中午一回家便满面笑容地对老婆说:“给俺炒俩菜,俺要喝两杯,这回挨处分值。”

恰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镇长打来的。镇长说:“知道你小子有委屈,赶紧过来我们喝两杯好好聊聊。放心,这回我掏钱。”

放下电话,张大保突然感到自己好像真有了委屈,鼻子酸酸的,眼泪最终没有掉下来。

(摘编自《天池小小说》,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开篇把夏季的雨比作一头急脾气的驴,突出了夏雨急迫迅猛的特点,点明了张大保受到处分的根源,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张老三是刘庄村的五保户,无儿无女,疾病缠身,水灾中被张大保从摇摇欲坠的危房中救出,后又因得到补助搬进新房,实属幸运。

C.文书是镇政府文件内容的了解者,他推动了张大保脚踹危房的情节,成为张大保行动的见证者和形象的烘托者,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D.在乡村背景下,这篇小说塑造了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以及镇长等基层干部形象。语言质朴生动,极具民间性,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E.小说旨在通过描写水灾后村委会主任张大保为上报村民危房而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传达出讽刺意蕴,让人感到现实的冰冷与无奈。

2.小说第3段的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村主任张大保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部分写到张大保坦然接受处分后,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你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否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1.C D 2. ①补充了危房险些夺人性命的情节; ②展现了村主任张大保一心为民不顾危险的品质; ③为下文危房最终成为倒房作铺垫,反衬了文件的教条死板。 3. ①一心为民,不计辛苦。在水灾中日夜忙碌,组织群众清除田里积水,带领民兵巡视河堤。 ②不畏危险,不顾个人得失。在水灾中先是冲进五保户张老三摇摇欲坠的房中背起人来就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后又心急于帮助张老三得到补助搬进新房而一脚踹倒危房,却不计个人得失。 ③勇于担当,心地坦诚。镇纪委接到举报调查倒房事件时,勇于承认自己踹倒危房之事,并说不关文书的事,坦然接受了处分,彰显了基层村干部淳朴为民的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4. (观点一)小说结尾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不是画蛇添足。 ①农村基层干部张大保身先士卒、急人所难、不计个人安危与得失的精神理应得到肯定,镇长的电话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②在张大保受委屈遭处分时,镇长的电话使小说充满温情。 ③结尾这样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④有利于展现张大保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有利于展现出心系百姓、体恤民情的基层群体干部形象,使作品在一定的讽刺意蕴的背后主题变得更积极。 (观点二)小说结尾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是画蛇添足之笔。 ①如果不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会使坦然接受处分的张大保淳朴高尚的基层村官形象会更加突出,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个性也会更加鲜明。 ②小说结尾写镇长打来电话对张大保受到处分表示理解和安慰,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小说所折射出来的深刻的讽刺意蕴,让人觉得温情有余冷峻不足,引人思考的程度削弱了。 ③小说结尾如果写到张大保坦然接受处分就戛然而止,故事情节会更加紧凑,更能令人回味。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对一个得2分。A项“点明了张大保受到处分的根源”错,张大保受处分是因为有人举报他弄虚作假。B项“实属幸运”错,被救与搬进新房都得益于张大保的关心与帮助。E项小说虽具有讽刺意蕴,但主旨却在于表现基层村官一心为民的淳朴品质和关心群众的工作作风。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流淌着浓浓的温情,并没有“让人感到现实的冰冷与无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本段插叙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人物情节,然后联系全文,分析和概括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重点抓住小说中张大保的言行和心理活动去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观点鲜明2分,言之成理,要点清晰6分。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小说结尾与全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的关系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9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2)屈原在《离骚》中表白自己坚持真理,且为之蹈死而不悔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句来诠释。

(4)《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齐王为求谏而设立了上中下三赏,其中上赏和下赏的要求分别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后汉使者至匈奴,单于问曰:“闻汉新拜丞相,何得之?”使者曰:“以上书言事故。”单于曰:“苟如是,汉置丞相,非用贤也,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使者还,道单于语。武帝以为辱命,欲下之吏。良久乃贳之。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谮:诬陷,中伤。

B得之:               用:因为

C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    妄:任意,随便        

D 未任政:               听:听闻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

B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

C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

D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车千秋本姓田,他的祖先是齐国的田姓大户,后来迁居到长陵。他曾经担任过皇家陵寝的护卫,后因上书为卫太子鸣不平而得到了武帝赏识。

B匈奴人对车前千秋拜相不屑一顾,还当着汉朝使臣的面嘲讽此事。汉武帝得知此事后,认为汉使有辱使命,打算惩处他。

C汉武帝过分追求太子谋反一案,很多人因此被惩罚,大臣们都很担心这件事。车千秋和很多大臣去劝谏,希望武帝能够施恩缓刑,安逸养乐,武帝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D武帝死后,车千秋同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人一块辅佐汉昭帝,但是他却小心谨慎,公卿朝会经常一言不发,因此霍光更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5分)

(2)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B.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C.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C.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D.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C.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做美容。”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一看,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