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15分)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15分)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2分)

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3分)

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8分)

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一概反对将我们的国家国宝,乃至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到欧洲。

B、鲁迅认为拿来主义者关键不是拿来,而是其要有沉重、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素质。

C、第⑤段中“清醒的青年们”是指原先热衷洋货的时尚青年。

D、第⑦段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是指那些与腐朽没落的阶级决裂的彻底革命者。

 

1.类比论证 作者以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最后发了疯,来类比当时的中国一味送去不想拿来,最后也终将落得看别人脸色乞讨的下场。 2.“抛来”和“抛给”都是不礼貌的举动,但“抛来”的接收方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抛给”对象更明确,带有更强烈的蔑视;“送来”外表很有礼貌的迷惑性,但接收方没有任何的选择权,只能接受。 3.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拿来吸收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吸收其精华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糟粕比精华多的部分 剔除糟粕,保留精华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 彻底剔除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类比论证: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第三段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弊端,所以举尼采的例子就是用来证明这一观点。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要正确区分三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用拆词法。“抛”带有施舍、蔑视之意。“送”则更有礼貌。但三者的共性是接收者没有选择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比喻论证要将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找出来。鱼翅是有营养的,所以比作精华部分;鸦片有毒,但又可治病,所以比作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烟灯、烟枪、姨太太亦可按此原则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A项“鲁迅一概反对将我们的国家国宝”错,鲁迅先生只是说“送去”之余还要“拿来”。B项“鲁迅认为拿来主义者关键不是拿来”错,鲁迅认为首先就是“拿来”。D“是指那些与腐朽没落的阶级决裂的彻底革命者”错,应指那些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或传统文化的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

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

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

A.②③⑥①④⑤  B.⑤②③①⑥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③⑤②⑥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B.虽然理工科背景的人有专业技能,但专业性对人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而有文科背景的人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知识面上来看,都决定他更适合从政。

C.今年2月7日,据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雾霾被检出含有大量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最危险的信号”。

D.《蛙》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作为知识人面对巨变时代现实世界的精神纠结和痛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社与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让公众莫衷一是。日前,真相终于大白:打人的正是德云社的王海、王俣钦和王楠!

B.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声称,现任总统在振兴国内经济和削减赤字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并非管理国家经济的最佳人选。

C.公安部强调对“特殊人群”的尊重,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失足妇女”等称呼也并不是中性的,其中仍然隐含着道德层面的评价,如此“尊重”有点首鼠两端

D.今年春节,“四爷”迅速蹿红荧屏,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且不大近女色的皇帝,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后宫的“情圣”,如此胡编乱造,让人大跌眼镜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

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

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

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做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②⑤①  D.③④②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目前的测控通信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摸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更高的系统。

B.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入准确预定轨道。

C.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