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解析】 试题分析: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加高城墙,(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客人请留下来!”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这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加高城墙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查看答案

给下列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后者,中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君喟然而仰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查看答案

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

见 善 如 不 及 见 不 善 如 探 汤 吾 见 其 人 矣 吾 闻 其 语 矣 隐 居 以 求 其 志 行 义 以 达 其 道 吾 闻 其 语 矣 未 见 其 人 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查看答案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