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石州慢 张元幹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石州慢

张元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消肌雪。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1.“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下阕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梅花报春,大地复苏的景象。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冷蕊梅花数枝成一丛,争相竞放。(2分)冬去春来,本应使人感到无限美好,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分) 2.下阕虚实相生,以虚衬实,抒写自己的相思之苦。“画楼深闭”这三句是想象,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身体渐渐消瘦。“心期切处”三句是写实,写自己的无限凄凉、孤独,留着归去后向对方倾诉,与“画楼深闭”三句写家人的别恨形成对照。最后两句也是虚写,设想未来重逢,但重逢之喜犹似不能抵消离别之憾。 【解析】 试题分析: 1.“溪梅”两句用特写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信息——梅花的开放。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使人感到无限美好。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这两句的作用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试题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下阕的虚实是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再回答具体词人是怎样体现这种关系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先生一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

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

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要做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

用自己的一生做好一件事

⑥就可以向他人和自己交代了

A②⑤⑥①④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③①④⑤⑥         D②①④⑤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登上空阔幽静的山巅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红叶充塞耳鼓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驴友”们高兴地席地而坐吹着山风唱着歌谣快乐异常。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一下是过去还是停下。

D.商务部表示在促销活动期间餐饮企业不得故意推诿、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或服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桌饭的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这张令人瞠目结舌的账单是海南省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组在海口一家酒店暗访公款高消费等问题时看到的。

B.在“国五条”发布以来的政策敏感期里本市地产界的拿地大户们似乎都对拿地持观望的态度土地交易市场呈现出一幅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

C.面对央视的曝光和舆论的批评苹果公司的声明“假、大、空”其傲慢的态度昭然若揭这无疑是对监督的嘲笑是在消费者的伤口上撒盐。

D.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李贺集》序

杜 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居数日,牧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  发:打开

B.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  且:将要

C.居数日,牧深推公曰  让:允许

D.子固若是,是当我  慢:怠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称赞李贺才能的一组是(3分)(  )

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 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④盖骚之苗裔 ⑤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⑥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牧半夜收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的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进行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途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 哲 之 能 事 所 以 经 天 地 纬 阴 阳 正 纪 纲 弘 道 德 显 仁 足 以 利 物 藏 用 足 以 独 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

(取材于《隋书·经籍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梓人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隙宇而处焉     佣:做佣人

B.吾善材  度:计算

C.然后知其术工大矣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  德:感激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梓人能力高于一般工匠的一组是(3分)(  )

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②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⑤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⑥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看到梓人在正梁上写上他的名字,感到很吃惊,因为他知道还有其他建造房屋的工人。

B.作者认为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与梓人建造房屋的做法是一样的。

C.梓人虽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但他在建造房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个能者、智者。

D.作者通过塑造梓人的形象提出了对宰相治国的美好设想:不要事事亲自去做,而要把握方针大计,善于用人,“相道得而万国理矣”;而且还要制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法规,像梓人依绳墨规矩指挥匠人、建好房屋一样。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 君 子 处 世 贵 能 有 益 于 物 耳 不 徒 高 谈 虚 论 左 琴 右 书 以 费 人 君 禄 位 也 国 之 用 材 大 较 不 过 六 事……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