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钦重  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壁立  徒: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泛舟而还     齐兵

B革辞囚执既久  敛赀财送其行

C革厉色言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誓不人执笔  公我献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谓 革 曰 船 既 不 平 济 江 甚 险 当 移 徙 重 物 迮 轻 艚 革 即 无 物 乃 于 西 陵 岸 取 石 十 余 片 以 实 之 其 清 贫 如 此

 

1.C 2.D 3.B 4.(1)(谢朓)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弊”“耽”“襦”各1分) (2)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经常对此加以贬斥,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恒”“疾”“谢”各1分,句意1分)787 5.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 1.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 试题分析: 2.D.代替。A.于是/才;B.把/来;C.表修饰,地/表递进,而且。 试题分析: 3.江革被放还朝,是作为魏帝请梁朝放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的交换条件,而非“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 试题分析: 4.略 试题分析: 5.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望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岭南刘鋠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韶州。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鋠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 “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鋠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鋠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鋠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送京师,露布以闻。八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美素厚   遇:对待

B韶州    次:驻扎

C间道其栅  造:修造

D以美幽州行府事  知:主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善甲兵  以其无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太祖虑为变  皆出于此乎

C天命既  具沛公言报项王

D筑垒休士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4分)

译文: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 夜 万 炬 俱 发 会 天 大 风 火 势 甚 炽 众 惊 扰 美 挥 兵 急 击 之 众 大 败 斩 数 万 计。课时作业(十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建及,许州人也。少事李罕之,从罕之奔晋,匡卫指挥使。梁、晋战柏乡,相距鄗邑野河上,镇、定兵扼河桥,梁兵急击之。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将败,顾建及曰:“桥为梁夺,则吾军危矣,奈何?”建及选二百人击梁兵,梁兵败,解去。从战莘县、故元城,皆先登陷阵,以功累拜辽州刺史,将银枪效节军。

晋攻杨刘,建及躬自负葭苇堙堑,先登拔之。从战胡柳,晋兵已败,与梁争土山,梁兵先至,登山阵。庄宗至山下望梁阵坚而整,呼其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因驰骑犯之,建及以银枪军继进,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诸将皆言:“溃吴未集,日暮不可战。”阎宝曰:“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况以高而击下,不可失也。”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请登高望臣破敌!”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庄宗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梁战舰者,至于吐火禁咒莫不皆有。建及重铠执槊呼曰:“梁、晋一水间尔,何必巧为!吾今破之矣。”即以大瓮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斧其竹笮,梁兵皆走。晋军乃得渡。救南城,瑰围解去。

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建及为将,喜以家赀散士卒。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军,令图言:“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即以为代州刺史。建及怏怏而卒,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王建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及选二百人击梁兵  驰:驰骋

B以功拜辽州刺史  累:多次

C其竹笮  斧:用斧子砍

D喜以家散士  赀:财产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柏乡之战,梁国士兵控制着桥梁并发动猛烈攻击,王建及临危不惧,率领晋国两百士兵打退了梁国的进攻。

B王建及在梁国士兵登上土山并已布阵的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

C王建及对部将说军需物资在土山的西边,应尽快去取回,意在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D王建及对晋庄宗忠心耿耿,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委以银枪效节军统帅之重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即 驰 犯 梁 阵 梁 兵 大 败 晋 遂 军 德 胜 为 南 北 城 于 河 上 梁 将 贺 瑰 攻 其 南 城 以 竹 笮 维 战 舰 于 河 晋 兵 不 得 渡 南 城 危 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礼         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之  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卿前语。”  识:见识

D其先识不如此  伐: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送绢偿  二虫,又何知

B举杜预自代  其家逼之,投水而死

C礼遣还  愿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室  天之苍苍,正色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寻 卒 时 年 五 十 八 帝 素 服 哭 之 甚 哀 南 州 人 征 市 日 闻 祜 丧 莫 不 号 恸 罢 市 巷 哭 者 声 相 接 吴 守 边 将 士 亦 为 之 泣 其 仁 德 所 感 如 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0分)

陌生人

[法]普鲁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灭的炉火旁边等待他宴请的宾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请几位爵爷和一些风趣的人跟他共进晚餐。由于出身高贵,富裕而且好客,他从来不会孤单。火把尚未点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经颓然消逝。突然间,他听到一个声音,一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声音对他说:“多米尼克。”——他分明听到那声音在呼唤,在很远又很近的地方呼唤:“多米尼克。”他吓得浑身冰凉。他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可这声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已经死去、出身高贵的受害者的声音。他寻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条旧时罪孽却又想不起来。然而这声音的语调分明在谴责一种罪恶,一种无疑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而又负有责任的罪恶——他的悲哀和恐惧便是明证。他抬起眼睛,看见他面前站着一个严肃而又亲切、模样混沌不清而又动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几句充满敬意的话向他的那个忧郁而又自信的权威致意。

“多米尼克,难道我是你唯一没有邀请参加晚宴的人吗?你想用我来弥补旧日的过失,那是错误的。当你衰老的时候,我要给你介绍从未来过这里的其他人。”

“我邀请你参加晚宴。”多米尼克带着他也不明白的诚挚回答道。

“谢谢。”陌生人说。

他的戒指底座没有印刻任何徽饰,他通过言语传递的思想不曾结出锋利闪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对他那亲如手足而又强劲有力的目光一见如故,陶醉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过,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你就必须打发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听见客人在敲门。火把尚未点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们打发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单独一人。”

“其实,跟我在一起你还是单独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说,“可是你必须挽留我,你从前错怪了我,你必须弥补。比起他们来我更喜欢你,让我教你怎样谢绝他们。当你衰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说。

他明白自己刚才牺牲的是一种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种不可推脱而又庸俗不堪的习俗,他为服从这种习俗所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乐趣可言。

“赶快选择吧。”陌生人傲慢地恳求道。

多米尼克去为客人开门,与此同时他头也不敢回地问陌生人:

“你究竟是谁?”

已经消失的陌生人对他说:

“你今天晚上牺牲我去服从这种习俗,到了明天你给我造成的伤口流出的鲜血将会更多。你遵奉的习俗一次比一次专横,它每天都使你离我更远,迫使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会杀死我,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来,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会抛弃你。我与你融为一体而又始终离你很远,我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灵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们进来了,他们走进餐厅,多米尼克想把他与失踪的来访者的谈话讲出来,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脸烦恼和显而易见的疲惫,吉罗拉莫不想让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扫兴,他用这样的结论打断多米尼克的话题:

永远不要单独一个人待着,忧郁是孤独的产物。”

接着,大家重又开始饮酒;多米尼克毫无喜悦地与人交谈,然而他却得到了所有到场的显赫贵客的一致恭维。

1.理解文中画线词语“幸福”和“习俗”的含义。(4分)

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访的陌生人是多米尼克的灵魂,文中哪些地方照应了这一点?请摘引三处语句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建议把标题“陌生人”改为“孤独与热闹”,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文中多米尼克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0分)

十足的祸害

[美]鲁尼恩

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家乡,住了下来。

当时,在我的老家,问人的来历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摩根·约翰逊自己从来又不提,所以无人知道他从何处来。这还不算,他对自己的身世一概讳莫如深,因此被看成了神秘人物。

他在许多方面叫人见着害怕:鼻子上横着一条伤疤,两条浓眉挤到了一起,黑头发,黑眼睛,爱朝人看。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走在圣菲路上时,有人就说:

“这人是个祸害。”

就这样,摩根·约翰逊第二次走在圣菲路上时,听到说上面那话的人对另一个人说:

“这人的确是个祸害。”

渐渐地,凡是看到了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疤和黑眼睛等等的人,无不说:

“来了个祸害。”

最后,在我老家,无人不晓摩根·约翰逊是个祸害,他无论走到哪个角落,用他独特的眼光打量人时,个个对他敬而远之。

要是他进了哪个酒店,本来人们谈得正起劲,也会一下子冷场。要是他说些什么,不管是什么话,大家都点头称是。既是祸害,谁也不想与他顶撞。

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疤说明,他不知什么时候遇到过大祸,而他居然活着,在西部我老家的街上出没,因此他必然有一套防身术。

他从没说过这个伤疤是怎么来的,后来终于有人打听到了底细:在纽约时,一天晚上他与十个坏家伙干仗,其中一个一枪擦伤了他的鼻子,但摩根·约翰逊到头来却要了这十个人的性命。

此说从何人何处开始不得而知,但摩根·约翰逊从不否认,甚至说他杀的人增加到了二十个时也不否认。实际上,无论别人说他什么,摩根·约翰逊都不否认,总是闭着嘴,只管自己的事。

诸位,他在美国西部我的老家一住就是好些年,镇上要是来了客人,本地人常指着他说:

“这人是个祸害,一点不假。”

到摩根·约翰逊年近五十时,有人还见到他就发抖,一直要抖到见不着了。

后来有一天,摩根·约翰逊在大街上走,碰着一个叫“气喘病”的小老头跌跌撞撞地从绿灯酒店出来。这家伙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韦尔法诺河边的一个羊倌。

他害着气喘病,总是上气不接下气,所以得了“气喘病”的诨名。他年岁很大,个子很小,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羊倌,谁也犯不着欺侮他。每月他到镇上来两趟,就为喝酒,从绿灯酒店跌跌撞撞出来那天,是他一个月里头一趟进城。

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是烈性威士忌,一辈子从来没起过心干仗的人喝了酒常常会想与人干仗。不过,要说烈到会使羊倌也想干仗,那当然还不至于,可偏偏这个“气喘病”就想。他看见摩根·约翰逊后,一把揪住摩根的衣服,踮起脚,冲着摩根问道:

“你是个祸害,对吗?”

看到这个情景的人全替老“气喘病”担心,以为摩根·约翰逊会一口气把他吞下去,嚼碎了又吐出来,可是摩根仅眨眨眼,说:

“怎么?”

“听说你是个祸害,”“气喘病”说,“今天我要把你的肚皮划开,看看里面藏了什么祸水。”

说着他敞开摩根的衣服,摸出把大折叠刀,打开来,要划破摩根·约翰逊的肚皮,平常他下厨房、剥羊皮和做诸如此类的事用的正是这把刀。

摩根·约翰逊没等他开膛,一看见刀,马上转身一溜烟跑了。他没命地跑着,人人都说,那天他要不算飞毛腿,那就没谁算得上飞毛腿。

“气喘病”有了一把年纪,又醉醺醺,当然追不了几步。摩根·约翰逊却没有停,一直跑到了镇外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人看到他往丹佛方向跑,很可能一直跑到了丹佛,因为从此以后他再没在我老家露过面。

这一来,说他是祸害的话没人相信了,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杀过十个人,连一个也没有杀过。至于鼻子上的伤口,有人说是因为摩根·约翰逊想挽一个女人的手,那女人把本厚厚的书顺手扔过去,砸破了他的鼻子。

这种传闻与他杀过十个人的传闻同样不可靠,但到现在为止,我老家的人个个都相信。

我爷爷常谈起摩根·约翰逊,认为这件事多多少少能说明人的天性。爷爷说,你可以把一个人说成好人,也可以把一个人说成坏人,说多了,大家就会相信,即使最后事情的结果证明他不是好人或坏人,那也没有关系。

我爷爷说他也一直怀疑摩根·约翰逊不是祸害,但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像老“气喘病”那样,证实他不是,爷爷就这样回答:

这嘛——你知道,大家没把他说错的可能性同样存在。可能性是半对半,既然大家也许说对了,人人习惯了的说法我何必起心推翻呢?”

(选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阴阳之间》,有删改)

1.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摩根·约翰逊成为“祸害”的几点主观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小说情节高潮部分的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分析“我老家人”的性格特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小说主题,写一段读后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