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虽然东京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

 

C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移到“自从”之后;B.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D.成分残缺,应为“陷入……局面”,“瘫痪”后加“的局面”,“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该句并列结构有歧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常常会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是适合成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

B.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C.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D无论多穷多弱,中华民族从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在蹉跎岁月中所铸就的“中国梦”,必将在历史的拐角处绽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忧关的时刻。

B.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儿也多是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

C.现实版蜗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铄。

D.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柱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劣(zhuō) 粉(chá)告(bù)  力能鼎(gāng)

B.席(yán)  古(gèng)费(mí)  罪行累(lěi)

C.(yǔ褓(qiǎng)间(fāng)  前后恭(jù)

D.热(zhì)  血(kǎ)(qì)  安步车(dàn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答李端叔书

[宋]苏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 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

B.无一字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  与:称赞

D.此意  喻:明白,理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足下终不弃绝  终苟免不怀仁

B.遂欲移之众口  曼辞自饰

C.辄自喜渐不人识  念谁之戕贼

D.以取妍人  其制稍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于李端叔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