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3分)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3分)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

 

(1)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1)“虽”译为“即使”;(2)“传”译为“为……作传”;(3)“活”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活下来”或“救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与薛寿鱼书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永其人,而不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和,同。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B.今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

C.貌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2.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市),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B.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制约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是否已经成了一种必须革除的积弊?杨叔子带有个人色彩的教育试验,究竟是矫枉过正,还是亡羊补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重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B.有关部门下决心进行足球打黑,敢于将其间的种种黑幕公之于众,必将有助于中国足球的起死回生。当然,扫黑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C.联通和电信因涉嫌依靠骨干网的垄断地位,通过价格歧视打压竞争对手,国家发改委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成为首批被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央企。

D.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实际,关注民众吃喝住行用等基本需求,从而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入世十年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充分享受权力,锐意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是各方认可的、成熟的、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

B.今年市委主要领导了解到蔬菜滞销的情况后,及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农超对接”措施,切实解决了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等问题。

C.现代社会中,富豪阶层通过奢侈品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对我国奢侈品消费中的礼品化趋势却必须加以警惕。

D.随着硬撑的房价逐渐下降,业主们开始聚集到售楼处门前讨要说法,尽管有的房企着力安抚,有的房企置之度外,但楼市下行已是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