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1.C 2.B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C项错在“全部内容”。信息来源于第一段,“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基本课题”与“全部内容”相差甚远。 试题分析: 2.A项,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C项,概括顺序错误,应该是“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D项,应该是“全文首先论述了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试题分析: 3.B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应该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具体信息见第二段前几句话。C项,第二段中原文是“‘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所以应该是“中国的传统科技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一样……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项,分析所据信息源自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蔡镇荣是已经在重庆扎根多年的老粤商,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重庆,就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B.比起省内深圳、广州、湛江这三个超亿吨大港,惠州港相形见绌,去年的货物吞吐量仅为2500万吨。

C.杜甫晚年境况凄凉,常常食不果腹,席不暇暖,但他依然忧国忧民。读他的诗作,我们读到的是一代大诗人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

D.“车辆设计时融合广佛城市特点和人文气质,是量身定做。”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佛山两地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时尚而富有活力,因此,推出的地铁车辆方案反对矫揉造作、晦涩烦琐,主张直抒胸臆、真切自如。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2)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作客 自治      B.作客 自制

C.做客 自制     D.做客 自治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聘礼 沉缅 娇健有力 撼天动地

B.水垢  雾霭  缘木求鱼  陈词烂调

C.山巅  磐石  呼天抢地  食不裹腹

D.吞噬  分辩  抱志饮恨  宣泄不满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圈/椎 嵌/外 首以待/

B.丧/刀  见/墓  极泰来/

C.劣/厌  题/押  亲密无/

D.隔/惊  热/  五雷顶/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