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5月6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开始完备、成熟起来的,其原因就是当时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秩序与和谐的内在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2.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在远古传统中,“礼”“乐”并存,涵盖了一切;自从周代以后,“乐”便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礼、乐两个方面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夏朝时期,“礼”的意识开始苏醒,礼仪制度就开始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1.A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1】B项,“完备、成熟”的原因是“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C项,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正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D项,与原文“主旨不变”不符。 试题分析: 2.2】“‘礼’‘乐’并存,涵盖了一切”与原文“礼即人文,是涵盖了一切,包括乐在内的”不符。 试题分析: 3.3】“礼”的意识早在五帝时期就已产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子欲善而民矣 ②足民,兵,民信之矣 ③食夫稻,夫锦 ④必也名乎 ⑤从者  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 ⑦孔子,欲与之言 ⑧杀鸡为黍而

A.①⑥/②④⑤⑧/③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⑧/⑦

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D.①⑦/③⑥/②⑤/④⑧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C.夫子怃然

D.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之。”

富:通“福”,幸福,使动用法。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

归:归于,趋向。

C.孔子其亡也,而往拜之

时:抽时间。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没有教练指导,局间休息只能一个人喝水;没有任何人陪同,比赛结束后只能独自匆匆离去;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只为上场26分钟……他是伊拉克羽毛球运动员,名叫亚拉。他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伊拉克队唯一的羽毛球运动员。亚拉说,一个人的国家队没想象中那么孤独。“伊拉克有战争,但我只想好好打球。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任何人都有梦想,即便那个梦想看起来不可能会实现,但你要知道,如果你不努力,那梦想永远都只能是梦想。为了这个目标,我已经奋斗了10年,我无怨无悔。”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想到了什么所见所闻,又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