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放线菌”。(不超过40字)(5分)
放线菌的细胞一般呈分枝丝状,因此,过去曾认为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微生物”。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其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线菌无非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主要以孢子繁殖。据研究,在每克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数一般在一千万左右。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 128种抗生素中,有3 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另外,它们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极少数的放线菌才对人类构成危害。 。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6分)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让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在处理国内危机的同时,应该推己及人,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他国产生的影响,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B.守着祖先留下的土地,想将其一直传承下去,当做留给下一代的丰厚遗产,这样积重难返,安土重迁,地域文化和乡土理念就逐渐形成。
C.作为中华龙文化园,龙园每一处建筑和雕塑,或气势磅礴,或构想奇异,或匠心独运,传承着数千年来龙文化对中国建筑、艺术、宗教、民俗的深远影响。
D.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容易任发布者摆布,加上“三人成虎”定律的影响,一件事情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大量转发的时候,一个伪事件很容易“被成真”。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框架/旷野 喘息/湍急 称赞/称职
B.和睦/陌生 俊俏/陡峭 晕车/头晕
C.钦羡/倾泻 油漆/膝盖 曲解/曲折
D.宽恕/塑造 招聘/驰骋 装载/记载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6分)
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