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爱,不等于占有 灵魂一旦被上了枷锁,心就无法在天际翱翔。 ——题记 有一个牧师来到他的新教区,却发现附近的孩童任意摘取花园里的郁金香,他感到很痛心。于是有一天,他问一个想摘花的小孩:“你喜欢这朵花吗?但如果你摘走它的话,它就只能再活几小时呀。”那小孩想了想,决定把花留下不摘。其他孩子纷纷仿效,于是那年春天院子里布满盛开的郁金香。 牧师的话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于是盛开的郁金香点缀了春天,也装点了孩子们的心灵。 爱,并不等于占有。让他活在属于自己的天地,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郑人养鱼的故事:郑人非常喜欢鱼,于是买了一缸鱼放在家里。郑人对鱼呵护有加,每天定时喂食,经常给鱼换上新水,但鱼却一天天失去活力。郑人却在一旁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人劝他说:“鱼本应生活在江河里,这么小的一个鱼缸怎能让他们获得舒适?你还是早点把鱼放回江河里吧。”郑人不听,不久,鱼都死光了。 现实生活中郑人养鱼这种事又何尝少呢?人们把鸟关在竹笼里,只为了聆听它清脆的啼叫,但笼里鸟的叫声日渐凄楚;人们把老虎养在铁笼里,只为了观赏它盘踞山林的雄姿,但笼中虎却日益懒惰,更有甚者终日在笼中睡大觉……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悲剧已经发生,但无知的人们却让悲剧一次次重现。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是人们也把自己的孩子关在了“笼”中!人们把孩子关在了书本制成的笼子里,就像那些可怜的小鸟和老虎。这不是爱,是对孩子天性的谋杀!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她怕别人踩坏花园小径、留下垃圾,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了。妇人只有后悔。没有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人有与民同乐的胸怀,今人难道就没有分享美丽分享快乐的智慧?唯有分享,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电子邮件积极参与讨论。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

能源趋紧,立法提速。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

专家预测,一个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群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将加快修订;《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将抓紧起草;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要内容的循环经济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加上刚刚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构建一个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前,文艺门类之间“各自为战”“自说自话”的情况相当严重,______________。如何把“专业的”普及到大众中去,把高雅的文艺作品介绍给普通大众,对文艺批评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①这种专业习惯,使部分批评工作者的文章缺乏大气以及自由驾驭材料的能力 ②虽然业内人士颇多指责 ③把大的题目一概视为空洞无物,斥之为不会做学问 ④对于易中天、于丹等人登上“百家讲坛” ⑤但是却不能忽略他们在文化普及层面的贡献 ⑥一些专业批评家就是看不得别人做大一些的题目

A.⑥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⑤⑥③④②①     D.④⑥③①②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游天都

            (明)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徐霞客游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陡者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梯接之         植:立(梯子)。

C.从流石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2.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