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游天都
(明)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徐霞客游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植梯接之 植:立(梯子)。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2.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4分)
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不我若也 ②则何以哉 ③洎牧以谗诛 ④鸡栖于厅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覆之以茆 ⑦燕坐于华堂之上 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⑧/④⑥⑦/⑤
C.①/②③/④⑧/⑥/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以吾一日长乎尔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为观几何
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赂秦而力亏 ②二败而三胜 ③负而前驱 ④往往而剧 ⑤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⑥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⑧怅然而出
A.①/②/③④⑧/⑤⑦/⑥
B.①②/③/④⑧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⑧/⑤/⑦⑧
D.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始速祸焉 速:加速
B.六国互丧 互:互相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应:响应
C.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败北:失败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糊涂愚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