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4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8分,每小题4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句: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1.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这些景物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惆怅的愁思,从而坚定了诗人归去的决心。 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 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解析】 试题分析: 1.答题步骤是: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意境特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颔联写仰观。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试题分析: 2.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即哪些语句能够证明诗歌表达的的确是这样的情感,做到有结论有分析。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8分,每小题4分)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本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的妙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斗酒十千欢谑  恣:放纵、无拘束

主人何为言少钱  何为:做什么

B.岁暮阴阳催短  景:景色

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C.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行即骑访名山  须:必须

D.名岂文章      著:显赫

而今重到须惊  算:料想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表率 一揽子 凭心而论 如堕五里雾中

B.废解  打水漂  以偏概全  坐收渔人之利

C.晦涩  吊胃口  兼容并包  毕其功于一役

D.申辩  紧箍咒  扬长而去  有志者事竞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