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一项有2 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是“浪费”!她说:“我们国家粮食保证自给没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调查粮食损失浪费这个环节当中,数字确实比较惊人。我们想唤起人们对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这一观点的重视,从我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2.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劳动,珍惜和尊重农民辛苦的劳动成果,就是关注世界。浪费粮食说明我们珍惜粮食的意识不强,认识不足。要树立全民节约意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节约型社会”向前迈进。 【解析】 试题分析:该新闻材料主要是说我国粮食浪费问题严重,呼唤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爱惜粮食,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和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威海质检)近年来珠三角一些城市在“禁摩”取得成功后,逐渐发展到禁止人力车载客。理由是:有损市容。于是,很多人力车夫在载客当中遭受城管没收交通工具、罚款等处罚。针对此种举措,众说纷纭。请你对“珠三角城市禁止人力车载客”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4年青岛一模)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 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述明确,每处不超过20字。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2014年焦作一模)根据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5字。

【新闻背景】 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一名硕士生花费上万元整容,认为“变脸”后可扫除就业障碍。

【新闻评论】 大学生为就业花巨资整容,并非一句“非理性”“缺自信”所能解释,这折射出就业环境的相貌歧视问题。尽管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是“外貌协会”,但是谁又能否认择业就业中存在的以貌取人的倾向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能力胜任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相貌的重视走向极端,比如以身高门槛把求职者拒之门外,甚至因为相貌丑陋而不予以录取,这就不是以貌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位大学生的就业整容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促进就业环境的权利公平、机会平等和规则公平,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与勇气就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随风而逝吧,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