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蜾蠃俗叫螟蛉虫① 周建人 ①古人因为“察物未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蜾蠃俗叫螟蛉虫

周建人

①古人因为“察物未精”(郝懿行批评古人的话),误为蜾蠃这种细腰蜂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它只能捕捉叫做螟蛉的小青虫封在泥房里,养成为自己的儿子以传代。因了这种传说,人们遂叫领别人的儿子为己子为“螟蛉子”(又称义子),并且通俗又叫蜾蠃为螟蛉虫了。

②我幼时,夏天早晨,祖母常指着在窗槛上行走的、身子呈篮黑色的细腰蜂说:“螟蛉虫来了。”母亲也常这样说的。她们两人原生长在距离很遥远的不同的农村里,都用同一的名称,可见螟蛉虫这名称是很通用的了。螟蛉虫与拖脚黄蜂同属胡蜂类,但不像施脚黄蜂的吓人。拖脚黄蜂是身子黄色的蜂,常常用植物纤维在屋檐下做成灰黑色的倒挂莲蓬形的窠,因此为人们所习见和熟知。拖脚黄蜂飞行时第三对脚却拖在腹下面,因此有“拖脚黄蜂”的名称。人如触犯它,它就用刺刺人。拖脚黄蜂既有此恶名,被人看见就常被扑杀。螟蛉虫却有抚养他虫之子为己子的善行,人们就另眼相看,从不扑杀它,它的确也从不伤害人。

③夏天傍晚常常看到螟蛉虫。这时候蜘蛛恰好已修好网,栖息网中央,准备捉飞来的虫子吃。螟蛉虫此时也来了,在网下面一挂一撞地飞行,好像在找寻东西似的。过几天后,你如稍稍留意,就会发觉,那蛛网已破旧,而且已积有灰尘,分明网已空了,蜘蛛已被螟蛉虫拖去。

原来螟蛉虫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并不都捉小青虫的,有的确实在捉蜘蛛。在我故乡放荷花缸的庭中向南的窗门格子上,夏季做着不少泥房(又叫育儿室),形状略像带壳的榛子,已经封入俘虏和产下卵的泥房上面是圆圆的,没有突起物。我拆开几个泥房来看,藏的都是蜘蛛。蜘蛛都是活的,但像睡着似的,脚略能动弹,但不会爬行。动物学者告诉我们说,螟蛉虫把俘虏封入泥房时,常用尾针刺它一下,好像打了麻药针,俘虏就麻醉了,但是仍活着,所以不会腐烂。螟蛉虫的幼虫孵出后,就可以张口吃鲜肉;到了把存粮吃完时,它也长大了,就化为蛹,再化为成虫,穿破泥房飞去。如拆开残存的泥房来看,泥房内残留着蛹的外皮或更有少许吃残的东西,那南窗的泥房都封藏着蜘蛛,可见那螟蛉虫的幼虫是吃蜘蛛的。

⑤可是有一次我从盆栽的一株小树的枝上的一个泥房里拆出来的却不是蜘蛛而是数条尺蠖虫。尺蠖是蛾类的幼虫,因为行走时一伸一屈像古时用弓量地的形状,故名。那尺蠖却不像被封藏的蜘蛛的如醉如痴,它们落到盆面就跳跃,很鲜活的,莫非它们没有打过麻醉针吗?至今是一个存留的疑问。

⑥后来在上海的万国公墓里,看到有的讲究的坟的外围有石头的围槛,上部凿着花,花纹间有不少螟蛉虫泥房,我拆开几个来看,封藏的又是另一种动物,几条幼小的毛虫,也是很鲜活的,不像蜘蛛的沉醉,但活泼不及以前所见的尺蠖。

⑦可是不论活泼的程度怎样,如果贮藏的活粮食能挣扎,对于螟蛉虫的卵或幼小的幼虫都是不安全的。如果卵在活动的蛾蝶幼虫中间,幼虫挣扎起来,卵会被挤坏或弄碎,这是很危险的。但昆虫学者告诉我们:原来螟蛉虫的卵不生产在活粮食的堆上面或中间,它却挂在一段短短细丝状物的下面,细丝状物则悬挂在房顶下面,离开活粮食的。下面的俘虏在扭动,也触不到它。螟蛉虫的幼虫孵化出来后,缘卵壳而下,头能触到粮食,咬来吃,如果活粮食有所动弹,幼虫就立刻缩回去,离开了粮食,下面的骚动伤害不到它。到了幼虫适当壮大,活粮食此时已愈加衰弱无能,它就下来在粮食堆上安心咬吃了。

⑧捕小动物喂幼虫的不只是螟蛉虫,还有其他不少种的胡蜂类的膜翅目动物也是这样的。我幼时看到过比螟蛉虫较大的细腰蜂捕捉蟑螂(亦称蜚蠊)的情况。那细腰蜂咬住蟑螂的一支须,两方用力拉,好像拔河,又好像拉据,有时被细腰蜂拉走,有时被蟑螂拉回去。起初蟑螂显得很有力气,被细腰蜂拉走一段,蟑螂即猛力退回去。但过一些时候,蟑螂渐渐显得不支,六肢乏力,终于被细腰蜂拉去。蟑螂是这样容易疲乏的吗?显然不是的,大概被蜂捉住时,已被打了一针麻醉剂,到此时毒发,渐渐支持不住了。

⑨蜾蠃不是拿别种虫抚养为己子,却是给己子作粮食的。这一点,郝懿行已早看到了。

(《科学杂谈》1962年,有删改)

【注】 ①蜾蠃(ɡuǒ luǒ):寄生蜂的一种,属昆虫纲,胡蜂科,又名土蜂、细腰蜂。螟蛉(mínɡ línɡ):一种绿色小虫,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②尺蠖(huò):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

1.文中说“原来螟蛉虫有不同的种类”,请具体说明螟蛉虫有哪些种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螟蛉虫,可在第②段中用了不少的文字介绍拖脚黄蜂,这些文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是“蜾蠃俗叫螟蛉虫”,却不用“蜾蠃”或“螟蛉虫”为题,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却有着很强的“文艺性”,请具体说明其“文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种是将捉到的蜘蛛麻醉后给幼虫作食物的螟蛉虫,一种是封藏尺蠖给幼虫作食物的螟蛉虫,一种是封藏幼小的毛虫给幼虫作食物的螟蛉虫,还有一种是捕捉小青虫给幼虫作为食物的螟蛉虫。 2.不能删掉。拖脚黄蜂与螟蛉虫同属胡蜂类,用它与螟蛉虫作对比,前者因伤人而被人扑杀,后者因抚养他虫之子而被人另眼相看。通过对比更清楚地交待了人们“察物未精”(对蜾蠃的行为认识不清)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3.文章的重点不是介绍“蜾蠃”(螟蛉虫)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而是要说明蜾蠃被叫作螟蛉虫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以“蜾蠃俗叫螟蛉虫”为题能够突出说明的中心,统摄全篇内容。以一种通俗的认识作题目,然后以详实的材料来说明其错误所在,更能突显文章的认识价值,引人深思(题目醒目,发人思考)。(答出要点,意思对即可) 4.对生活细节的精彩描写,引用名人评论,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丰富了文章内容。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设题点在第④段,其后的句子就有“捉小青虫的”和“捉蜘蛛的”两类,在第⑤⑥段又介绍了两类,整合即可。 试题分析: 2.解答此题主要从合作方法和意图方面考虑,此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指出它们的区别,并交待“察物未精”的原因,故不能删掉。 试题分析: 3.解答此题应从全文的写作重点和题目的作用两个方面思考作答。 试题分析: 4.科普文的“文艺性”常常体现在描写与修辞的运用上,以及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上,据此思考整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题)下图是近年稻谷收购价格的变化情况,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图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满分5 manfen5.com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会说话。那就是——校园隐形文化。

材料二 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雕展现的校训墙、园艺造型的春草池、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架空大厅的三角钢琴,楼层的图书角,定期举办学生个展与群展的艺术长廊,还有棋社活动区、天文长廊、师生墙的布置,走廊上、橱窗里定期更换的“班级文化建设”风采榜等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整合下列句子中的信息,给“道德风险”下定义。

①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②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

③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签约的一方的一种私自行为

④这种私自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⑤这种私自行为可以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

⑥这种私自行为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答:道德风险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网络社交对人们的现实社交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交加强了现实社交中以共同兴趣、专业或工作学习关系为基础的部分。特别是在Web2.0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打破了地理阻隔,将各种以“趣缘”为基础的人群在虚拟世界中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各类SNS网站以及其他具有同类性质的网络应用(如BBS、贴吧等)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上网民社交结构的细分化、碎片化。一些相对小众的有共同兴趣的人们借助网络也得以聚集在一起。网络相对减少了网民以“地缘”为基础的社会交往时间。借助网络跨时空的传播能力,此前很多因受到时间或地理限制而被动用于与周围人进行现实交往的时间,转而用于与有共同爱好者的网络社交。

请概括网络社交对人们的现实社交结构的影响。(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分时度假”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阿尔卑斯地区。它需要有关机构先与当地酒店或度假村签订协议,将客房使用权每年按周划成52份,用锁定且优惠的价格按份销售给顾客。这样,顾客就拥有了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这一住所部分时段的一周产权,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顾客通过交换系统与世界各地类似产权的拥有人进行交换,就可以前往世界各地住宿,从而实现了低成本旅游度假的目的。

答:分时度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