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6分)

                                      雪夜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惟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6分)

2.两位老人惟一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就死了,为什么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6分)

3.文章对歹徒着墨不多,然而他的“匕首”却前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歹徒执意要上楼的原因是什么? (6分)

4.“老伴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她眼中的陌生人是怎样的形象?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将陌生人的形象刻画出来。(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5)鹏之背,                        ;怒而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                 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3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