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2)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曲肱而枕之(2)富贵不能淫(3)芙蓉泣露香兰笑(4)三顾频烦天下计(5)栗深林兮惊层巅(6)叶上初阳干宿雨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肱”“淫”“频烦”“巅”“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5分)

2.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就禁                 趣:立刻

B官门曰               榜:张贴

C实不敢死               爱:吝惜

D吾过                 旌:表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3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手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为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不能听清,也不必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

“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做题。

2013年11月3日下午,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1500米自由泳冠军,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在杭州驾驶一辆豪车与公交车相撞,造成一起交通事故。据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4日,浙江警方给予孙杨 “罚款2000元,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1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宣布,对孙杨处以“三停”(停赛、停训并停止商业和社会活动)处罚。 

据悉,自伦敦奥运会成为中国游泳的领军人物后,孙杨的负面新闻就一直不断:耍大牌,与媒体冲突、爆粗口,因谈恋爱等与教练矛盾公开并升级发生肢体冲突……

曾经健康阳光的新偶像,成了负面新闻缠身的“坏孩子”。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新闻短评。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精当、有说服力。(2)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