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

“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例文: 我们依然在寻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于是后世连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回归,因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一抔精神故园的尘土,也将耗尽我们的一生。 文章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句开头,引出全文内容,之后以“寻孔子、“寻杜甫”“寻王国维”等引发议论,文章结尾,敲定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要求以“寻”为话题,其实就是追求,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构思时,可以构思寻历史人物,寻人物的生活轨道,生命历程,生长印迹,等等,要注意尽量写成议论文,但要注意夹叙夹议,运用排比手法,列举事例的方法写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做题。

2013年11月3日下午,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1500米自由泳冠军,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在杭州驾驶一辆豪车与公交车相撞,造成一起交通事故。据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4日,浙江警方给予孙杨 “罚款2000元,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1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宣布,对孙杨处以“三停”(停赛、停训并停止商业和社会活动)处罚。 

据悉,自伦敦奥运会成为中国游泳的领军人物后,孙杨的负面新闻就一直不断:耍大牌,与媒体冲突、爆粗口,因谈恋爱等与教练矛盾公开并升级发生肢体冲突……

曾经健康阳光的新偶像,成了负面新闻缠身的“坏孩子”。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新闻短评。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精当、有说服力。(2)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选自《南方日报》,2012年11月30日)

1.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5分)

答:

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答:

3.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居天下之广居,______,行天下之大道;_____,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2)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杜甫《阁夜》)

(3)闾阎扑地,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4)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__,微冷,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翡翠鸟。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下吏。丞相倒剌沙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 ①墨:贪污。②倒剌沙:人名。③戾:罪。④别里怯不花:人名。⑤剀(kǎi):切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陛下即位诏旨,动祖宗             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其摧辱同列             疾:痛恨。

C有司具狱,都人肃然                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          纠:检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下吏      鹏徙于南冥也    

B起岩新除留台              舟遥遥轻飏

C帝感悟,事得释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壁 

D无所顾忌,上官多不合      落霞孤鹜齐飞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  )(3分)

①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②何谓法祖宗耶   ③起岩廷争愈急 

④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起岩执不可     ⑥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4分)

(2)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4分)

(3)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