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B为了防止不走过场,在党性教育中,中纪委各级党员干部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率先垂范。

C这辆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速由100千米突然减为50千米,速度减少了一倍,结果被后面的车撞上了保险杠。

D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价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A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B项“防止”与“不”否定不当;C项数目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D项成分残缺,可在“药价偏高”后加“的情况”。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谈中国诗》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B“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C奋斗,是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热汗的辛勤劳作,不是坐而论道、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

D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新兴书吧,它们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驼背”榕树,倒在了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密的绿叶阴庇着乡人。

B.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C.惊蜇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D.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信息纷至踏,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sè)  (pǐ)  (cáo)杂(xuǎn)赫一时

B(xùn)菌 (jiàn)或 (yè) (wéi)唯诺诺

C(chán)头(náng)括(xuàn)咬文(jiáo)字

D(cù) (cù)缩  (xīn)享(mǐ)鱼服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国文与国语(节选)

梁实秋

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中的章法、句法、辞藻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要在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为宜。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对于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古书古文读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是他专门的学问;对于一般的人,当适可而止,匀出工夫来做别的事情。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古文,可以增加许多行文的技巧,使白话文变得简洁些,使白话文更像文。试看许多白话文的作家,写出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楚明白,或委婉多姿,或干脆利落,其得力处不在白话,而在于文。依我看,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

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如果这个目的不错,那么在国语国文课程之内,应该采取纯粹与这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有人常把“国学”与“国文”联在一起。我不轻视“国学”,虽然我不大清楚“国学”是什么。如果“国学”即是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的话,那么“国学”一词实无存在之必要,应分列为“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国文当然也要有内容,本国文史的古典作品正不妨作为国文的资料,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忘记国文的目的,则这些古典作品似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例如,在英美,荷马的故事、中古的传奇,每一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耳熟能详,但并非是由于直接地读过那些古典原作,读的乃是经过重写改编的古典作品。我们的国文教学,也应该认清目标,慎选教材。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值得我们珍视,确实值得每一国民都有相当的认识,但是方法有的是,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以高中及大一而言,与其选读深奥的古典作品,不如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有一个时期,国语与常识合编,我觉得那方向是对的,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

1.梁实秋先生在国文教学方面有哪些主张?请加以概括。(6分)

 

2.“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一句如何理解?(4分)

 

3.结合材料,你认为的国文(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5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想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来表现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同时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B.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在他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C.刘姥姥精于藏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与生俱来的善良忠厚的美德。

D.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着《哈姆莱特》全篇。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莱特无意杀死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被人陷害的父亲复仇。

E.《药》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是夏瑜一家的故事。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2.简答题(10分)

(1)《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述。(6分)

 

(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一生行动的哲学。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