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1.本文驳斥的是文化批评中的哪些问题和现象?(6分)

2.第③节中提及“景颇话”一事有何作用?(6分)

3.第④节中“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一句如何理解?

 

1.认为写作就是丑恶心态的流露。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对文学事业或作家毫无帮助的欺压式的批评。(共6分,每点2分) 2.类比论证,用以方言唬人来类比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的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可笑,使说理更形象更明白(2分)。以“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和这种文化批评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这种批评的狠毒。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阐释自己对不负责任的文化批评家的批判。(共6分。每点2分) 3.把文章写到像莎翁一样好的时候,便无惧批评家们的指责(无论批评家们如何挑刺,我依然是个好作家)。号召作家正面对待文化批评,用它来鼓舞自己做到自爱、自强、自重,写出好作品。(共6分,每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从第二段开始,介绍了几种对作家的批评现象。第二段:“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得出,批评家认为认为写作就是丑恶心态的流露;第三段:“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说明批评家用自己专长来批评作家;第四段:用“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类比,批评家是欺压式的批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关于“景颇话”的叙述是文章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问题。在段首“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说明在有知识的人也比不过有专门知识的人,“景颇话”是方言,听不懂就挨打,用此来证明批评者用专也只是来批评作家,表达不好,就要受批评。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结合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说明长虫在冒充高挑,而本句不怕摘草帽,摘了草帽一样高挑,说明自己不是冒充的,结合“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说明自己文字功底硬,不惧批评。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雾  布

——之五

席慕容

(1)月光明亮。坐在阶前,草木的影子清清楚楚的全部印在地上。

(2)原来,看月其实并不是要仰头注视那一轮清辉,真正的引诱全在那些美丽的影子上面。

(3)旅馆的主人走过来,手里拿着烛光,他说:“对不起,我们又停电了。”

(4)可是我却笑着对他说:“太棒了啊!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看见这么好的月亮呢?”

(5)他也笑了起来:“如果每位客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6)可不是吗?即或是在这样偏僻的山城里,也要在停电之后才能发现月光的明亮。我走出了旅馆的庭园,往旁边的小街走去,没有一盏灯,也因此,月光可以照在石板砌成的小路上,青青的石板反射着月光,一直延伸到极远的林间。

(7)我慢慢地往前走去,想起了这个早上在池边遇见的阿丽莎,和她对我说的那些话。才不过是刚刚相识的朋友,但是,她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我的弱点了呢?

(8)她是住在纽约市的犹太女子,也和我一样,一个人到池边来画荷花。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是互相交换作品来看,时间久了一点之后,就开始互相交换心情了。   

(9)说着说着,她忽然冒出来一句话:“你到底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拘谨?为什么不试着把自己放松下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10)我直直地注视着她,眼前这个有着一头蓬松褐发、面颊瘦削的女子正在向我微笑:“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对你一定不会有坏处的。”

(11)她说的其实是和我的朋友们劝我时一样的话,但是因为有着巴厘岛鲜蓝的天空和澄翠的树丛做后盾,再加上那一池的荷花荷叶,声势就逼人多了。

(12)好家伙阿丽莎!

(13)她说得太对了。真的,画画的时候,我太看重了我的每一笔每一划,一开始就是一副沉重的心情,那么,所有的笔触如何能够活泼起来?

(14)而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也太看重了我的每一言每一行,永远战战兢兢的,那么,所有的日子如何能够丰富起来?

(15)害怕是因为怕这个世界会看轻我,拘谨是因为随时随地要和这个世界计较。一天又一天的,我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范本,一如一副铁制的盔甲,因为,对于“自己”,我们人类其实知道得是那样的少啊!

(16)纪德说的:“想要‘认识自己’的毛虫永远也变不了蝴蝶。”

(17)让日子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过下去吧,卸下我的盔甲,所谓“得失”,哪里是可以从计较中得来或者失去的呢?

(18)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1.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二节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2.“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3.作品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4.请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6)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失之东隅,        。(《后汉书》)

(8)        ,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①人人:即那人。

1.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3分)

2.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情感?(3分)

3.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周,周设梐枑,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

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3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

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

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卷》)

注:①梐枑: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县以周    (2)利民,所以利国也      

(3)民不告    (4)欲为属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2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

(3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3.概括李周治理百姓的思想和对待权贵的态度(4分)

4.神宗和哲宗分别向李周问过边疆之事,李周的两次回答有何不同。(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某网站发布了“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漫画表格)

满分5 manfen5.com

 

十八大后的15个月里,习近平的主要事务

调研

12次

共计39天

考察调研11个省市区

访问

5次

共计39天

行程遍布五大洲的14个国家

会议

80余次……

……

……

 

请概括图表新闻(漫画表格)表现的内容。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