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一个由权力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当中,人们在政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一个由权力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当中,人们在政治观念上,多倾向于认同政治现实主义。这里的政治现实主义,简而言之,就是强权即公理。或者不如说,人们在暴力和利益的威胁和诱惑之下,无能或无力从道德上评价权力的对与错。这种政治观念,反映到现实生活当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崇拜,二是政治冷漠。人们崇拜权力,大半基于利益的考量,但在此之外,亦将权力视为价值和意义的来源。而这里所谓的政治冷漠,特指人们在自身利益之外,无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旦有人试图从道德的角度评价政治时,周围的人可能立马就问:你说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或许,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有关政治的言说,的确不能带来现实的改变。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关于政治的言说都没有意义,更不能随时以有用/无用这一对概念来评价所有事务;我们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以这一对概念来评价。甚至,我们可以用更强的表述说,人类活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在此概念框架之外。进而,我们可以认为,试图评价现实政治的对与错,有可能是无用的;但如果我们均认同政治现实主义,则一定是无望的。

基于正当的道德要求,公民有不服从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所带来的,不是一种以恶抗恶的仇恨与破坏,而是一种基于自由的表达和守护,并遵从一种真正的法律精神。如果我们将此公民精神,与意识形态做一比较,即可看出明显的差异。关于此点,刘莘在上引论文中指出:“……公民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比它与物欲意识的区别要丰富得多:前者基于自由,后者基于对自由的限制;前者鼓励自我批判并欢迎他者的批判,后者限制自我批判并排斥他者的批判;前者认为普遍法权高于任何主义,后者认为某某主义高于普遍法权;前者追问社会结构的合理性根据及内容,后者规定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及基础;前者通过追求社会基本结构的全面法权而实现自身,后者通过维系新旧内容的统一而捆绑自身。”简而言之,公民精神是一种开放的现代精神,而意识形态则带有极强的封闭性。

罗尔斯有言:“政治哲学的重点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沿着这一思路,中国政治哲学的任务即在于,为中国公民社会的诞生、运行和保持提供理论辩护,且在此过程中,为持有不同主张的公民进行公共对话提供平台,使他们能以理性沟通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生活计划及政治诉求,从而为共建一个良序社会而努力。 

(摘编自李文倩《政治哲学与当下思想界》)

1.下列关于政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政治现实主义生存的土壤是一个由权力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在政治观念上多倾向于认同强权即公理。  

B人们在在暴力和利益的威胁和诱惑之下,无能或无力从道德上评价权力的对与错。一旦有人做出相关的评价,就有可能立马遭到置疑。

C 政治现实主义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人们基于利益考量的权力崇拜和在自身利益之外无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和习惯的政治冷漠。

D 认同政治现实主义的人将权力视为价值和意义的来源,也可能认为试图评价现实政治的对与错的做法是无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活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在有用/无用这一对概念之外。但如果我们全部认同政治现实主义,那我们的未来就无望了。

B公民有不服从的权力,这种权力基于正当的道德要求。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基于自由的表达和守护,而不是一种以恶抗恶的仇恨与破坏。

C 为中国公民社会的诞生、运行和保持提供理论辩护,为持有不同主张的公民进行公共对话提供平台,都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任务。

D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关政治的言说不能以有用/无用这一对概念来评价。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关于政治的言说都没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公民精神基于自由,意识形态基于对自由的限制,公民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比它与物欲意识的区别要丰富得多。

B 公民精神鼓励自我批判并欢迎他者的批判,认为普遍法权高于任何主义;意识形态限制自我批判并排斥他者的批判,认为某某主义高于普遍法权。

C文章引用刘莘论文的内容,意在指出意识心态与公民精神的明显差异,简而言之,前者是一种开放的现代精神,而后者则带有极强的封闭性。

D中国政治哲学的任务包括使有不同主张的公民能以理性沟通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生活计划及政治诉求,从而为共建一个良序社会而努力。

 

1.C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人们基于利益考量”应为“大半基于利益的考量”。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此”指代错误,指代的应是“我们有关政治的言说,的确不能带来现实的改变”。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前者”“后者”应该对调。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人说:“前行的路上,随处风景,请即时驻足。”

有人说结果更重要,有人说过程更重要。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③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锁 王

下岗前,陈锁锁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锁,各种各样的锁摆满了一间房子,人们戏称他“锁王”。

下岗后,陈锁锁在中兴大市场入口处摆个小摊子,专门修锁配钥匙开锁。无论什么样的锁,到了他手里都能修好;也无论什么样的钥匙,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配得出来:“锁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一次,一个客人问他,怎么干上这行了?他说,因为想干这行,所以就干上了这行。客人说,你真有意思。他说,是干这一行有意思,才有意思的。客人说,干这行钱太少,只怕意思不多啊。他说,有意思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城里太需要干这行的了。您看,天天有人被锁在门外啊。客人点点头,笑着说,你还真有意思,说了半天,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陈锁锁从机器上取下钥匙,举起,反复看了看,然后夸张地吹一口气,说,可以了。但没有立即把钥匙交给客人,而是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

“我下岗以后去了深圳,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锁厂打工。那个锁厂生产上万个品种的锁,能满足全世界的人们对锁的一切需要。我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老板送我外出学习,我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就在这时,厂里的另一个技术骨干,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

开除的第二天,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子里,自己身上也锁满了锁,脖子上锁满了圆形的锁,手上锁满了方形的锁,腰上锁满了条形的锁,脚上则锁满了各种各样的链条。我还看见,他的房子里有一个菩萨一样的布人,布人身上也锁满了锁。

我非常震惊,他怎么变得如此奇怪呢?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怪的是他在房子里的举止言行。他不时拳击布人,砸得叮当叮当响,口中念念有词:“该死的,该死的,你还要我造锁吗?我要锁死你。”打得筋疲力尽后,他又轻轻的把玩布人身上的锁,很久以后又面向布人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给你开锁,然后,你再给我开锁,好吗?”膝盖跪疼后,他站起来,用自己身上的锁,使劲地砸布人身上的锁,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我不再造锁,我不再造锁,都是锁惹的祸啊。”

我只好强行开锁,我租来了气焊机。在割断这些锁时,我突然发现每一把锁都有一张血盆大口,我真想把这些嘴堵住。可这些怪兽好像可以生出无数可怕的嘴,越是挣扎就越被它死死咬住,直到耗尽你最后一口气。他被我拖了出来,瘫痪在地上,如一堆稀泥。我批评他:“你怎么这样傻?有什么想不通的?锁终究是要打开的……”

是啊,都是锁惹的祸。此刻,我内心深处,一会儿涌起一股酸,一会儿涌起一股麻,一会儿涌起一股苦,一会儿涌起一股辣,最后才涌起了一股甜。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从厂里辞职出来,干起了这一行。

那个配钥匙的人,被陈锁锁说得一头雾水,听得不耐烦了,就说,把钥匙给我,多少钱?我要回家开锁去了。好的,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得意地说。

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真正的锁王!”每替人修好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配一把钥匙,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打开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久而久之,他的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有人问:“你怎么如此开心?”

他答:“那些被锁在门外的人,因为我能回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以“锁王”的称呼为线索,让人们对锁和锁王的理解逐步深入。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如陈锁锁的坦诚与客人的防范心理的对比,陈锁锁的开朗与同事的自闭的对比,陈锁锁重新上岗后和辞职后的心情的对比等。

C陈锁锁辞职是因为他看到同事被现实层层“锁”住,陷入痛苦困顿,无法自拔,而意识到人应该学会打开“心锁”,掌握自己的命运。

D小说中对陈锁锁解救并开导同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否定,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强烈呼唤。

E“锁王”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陈锁锁修锁配钥匙的本领,也体现了他造锁的本领,更体现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口碑很好。

2.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锁锁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

                                                                                                                                 

3.请分析第9段划线文字的含意以及在小说上下文中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6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师问之          怪:认为……怪异

B.为北雍州刺史         出:出京外任

C.籍妻子               没:死亡

D.会寇来               适:正赶上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②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③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④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并很智慧地用计策让那些一向为患乡里的凶黠之徒认罪。

C汾州之前多次遭侵略抢劫,多任刺史都不能很好的治理,以致耕桑荒废。韩褒到后,用智慧和仁爱之心治理了那里,使汾州得以很好的发展。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5分)

                                                                                                            

(2)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