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锁 王 下岗前,陈锁锁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锁,各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锁 王

下岗前,陈锁锁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锁,各种各样的锁摆满了一间房子,人们戏称他“锁王”。

下岗后,陈锁锁在中兴大市场入口处摆个小摊子,专门修锁配钥匙开锁。无论什么样的锁,到了他手里都能修好;也无论什么样的钥匙,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配得出来:“锁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一次,一个客人问他,怎么干上这行了?他说,因为想干这行,所以就干上了这行。客人说,你真有意思。他说,是干这一行有意思,才有意思的。客人说,干这行钱太少,只怕意思不多啊。他说,有意思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城里太需要干这行的了。您看,天天有人被锁在门外啊。客人点点头,笑着说,你还真有意思,说了半天,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陈锁锁从机器上取下钥匙,举起,反复看了看,然后夸张地吹一口气,说,可以了。但没有立即把钥匙交给客人,而是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

“我下岗以后去了深圳,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锁厂打工。那个锁厂生产上万个品种的锁,能满足全世界的人们对锁的一切需要。我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老板送我外出学习,我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就在这时,厂里的另一个技术骨干,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

开除的第二天,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子里,自己身上也锁满了锁,脖子上锁满了圆形的锁,手上锁满了方形的锁,腰上锁满了条形的锁,脚上则锁满了各种各样的链条。我还看见,他的房子里有一个菩萨一样的布人,布人身上也锁满了锁。

我非常震惊,他怎么变得如此奇怪呢?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怪的是他在房子里的举止言行。他不时拳击布人,砸得叮当叮当响,口中念念有词:“该死的,该死的,你还要我造锁吗?我要锁死你。”打得筋疲力尽后,他又轻轻的把玩布人身上的锁,很久以后又面向布人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给你开锁,然后,你再给我开锁,好吗?”膝盖跪疼后,他站起来,用自己身上的锁,使劲地砸布人身上的锁,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我不再造锁,我不再造锁,都是锁惹的祸啊。”

我只好强行开锁,我租来了气焊机。在割断这些锁时,我突然发现每一把锁都有一张血盆大口,我真想把这些嘴堵住。可这些怪兽好像可以生出无数可怕的嘴,越是挣扎就越被它死死咬住,直到耗尽你最后一口气。他被我拖了出来,瘫痪在地上,如一堆稀泥。我批评他:“你怎么这样傻?有什么想不通的?锁终究是要打开的……”

是啊,都是锁惹的祸。此刻,我内心深处,一会儿涌起一股酸,一会儿涌起一股麻,一会儿涌起一股苦,一会儿涌起一股辣,最后才涌起了一股甜。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从厂里辞职出来,干起了这一行。

那个配钥匙的人,被陈锁锁说得一头雾水,听得不耐烦了,就说,把钥匙给我,多少钱?我要回家开锁去了。好的,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得意地说。

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真正的锁王!”每替人修好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配一把钥匙,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打开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久而久之,他的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有人问:“你怎么如此开心?”

他答:“那些被锁在门外的人,因为我能回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以“锁王”的称呼为线索,让人们对锁和锁王的理解逐步深入。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如陈锁锁的坦诚与客人的防范心理的对比,陈锁锁的开朗与同事的自闭的对比,陈锁锁重新上岗后和辞职后的心情的对比等。

C陈锁锁辞职是因为他看到同事被现实层层“锁”住,陷入痛苦困顿,无法自拔,而意识到人应该学会打开“心锁”,掌握自己的命运。

D小说中对陈锁锁解救并开导同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否定,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强烈呼唤。

E“锁王”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陈锁锁修锁配钥匙的本领,也体现了他造锁的本领,更体现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口碑很好。

2.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锁锁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

                                                                                                                                 

3.请分析第9段划线文字的含意以及在小说上下文中的作用?(6分)

                                                                                                             

 

1.C D 2.①淡泊名利:陈锁锁与客人之间关于“意思”的对话。(2分)②热情助人,正直:陈锁锁解救开导自己的同事;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别人问他怎么如此开心时,陈锁锁的回答。(2分)③他自信,乐观开朗:陈锁锁得意地说,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反复说“锁王就是锁王”(2分)。(分析依据每条答出一个情节就可以) 3.①含意:表现了主人公陈锁锁面对同事的遭遇时内心的变化过程。先是对同事因生活变故而自我封闭表示心酸难过,然后又从中悟出了道理,而做出辞职的正确决定感到甘甜高兴。(3分)②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陈锁锁将同事从屋内救出后的后怕,对同事遭遇的同情;又为下文陈锁锁彻悟,由过去造锁改行开锁作铺垫。(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小说以“锁”为线索,并且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先写陈锁锁修锁配钥匙开锁,中间借回答客人的问题讲述他过去造锁开锁的经历。B项,“陈锁锁重新上岗后和辞职后的心情的对比”在文中没有体现。E项,“造锁”不是作者要突出的。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特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简析。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本题中第一问考查是句意的理解,第二问考查句子的作用。解答第一问时抓住句中的“酸、麻、苦、辣、甜”5个字来体会;解答第二问时首先应考虑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既然处在上下段中,就应想到承上启下、铺垫这样的术语,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填入具体内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6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师问之          怪:认为……怪异

B.为北雍州刺史         出:出京外任

C.籍妻子               没:死亡

D.会寇来               适:正赶上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②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③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④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并很智慧地用计策让那些一向为患乡里的凶黠之徒认罪。

C汾州之前多次遭侵略抢劫,多任刺史都不能很好的治理,以致耕桑荒废。韩褒到后,用智慧和仁爱之心治理了那里,使汾州得以很好的发展。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5分)

                                                                                                            

(2)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冯骥才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需要高度的文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

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前不久我在英国听到了一件事。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慨,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是什么?无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需要高度的文明。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的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B 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民族复兴的关键都是文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没有了文明,也就使中国梦成为了空想。

C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许多问题光凭经济是无法解决的。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才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

D 我们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因为这体现着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第三段讲述了作者在英国听到的一件事,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英国是一个真正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

B.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C.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有了对文化的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D.文化的承担者首先当是知识分子。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重点阐述了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

B.从文艺复兴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C.中国知识分子理应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如果他们都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D.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应该有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