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玉露凋伤枫树林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君子生非异也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环珮空归夜月魂。 (8)望帝春心托杜鹃 (9)术业有专攻 (10)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 试题分析:第1句要注意“萧”的字形;第2句注意“峨、眉”两字的字形;第3句注意“凋”的字形,;第4句注意注意“幽”的准确记忆;第5句注意“生”的准确记忆;第6句注意“受”字的准确记忆;第7句注意“珮”的字形;第8句注意“鹃”的字形;第9句注意“攻”的字形;第10句注意“难”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6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师问之          怪:认为……怪异

B.为北雍州刺史         出:出京外任

C.籍妻子               没:死亡

D.会寇来               适:正赶上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②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③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④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并很智慧地用计策让那些一向为患乡里的凶黠之徒认罪。

C汾州之前多次遭侵略抢劫,多任刺史都不能很好的治理,以致耕桑荒废。韩褒到后,用智慧和仁爱之心治理了那里,使汾州得以很好的发展。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5分)

                                                                                                            

(2)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冯骥才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需要高度的文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

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前不久我在英国听到了一件事。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慨,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是什么?无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需要高度的文明。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的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B 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民族复兴的关键都是文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没有了文明,也就使中国梦成为了空想。

C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许多问题光凭经济是无法解决的。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才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

D 我们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因为这体现着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第三段讲述了作者在英国听到的一件事,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英国是一个真正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

B.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C.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有了对文化的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D.文化的承担者首先当是知识分子。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重点阐述了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

B.从文艺复兴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C.中国知识分子理应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如果他们都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D.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应该有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王无岁   ②假舟楫者,非能也  ③外连衡而诸侯  ④追逐北  ⑤至尊而制六合 括四海之意   ⑦天下集响应  ⑧不相师  学而大遗 取汉中  

A①④⑥/③/⑧/②⑤/⑦⑨⑩         B①④⑨/②/⑥⑦/③⑧/⑩/⑤

C①②④⑤⑨/③/⑥⑦⑩/⑧          D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⑩/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